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追寻汉字发展的历史足迹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锋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汉字及其衍生出的文字家族,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但对于汉字传播及其文字家族发展的科学研究,现在才刚刚开始。
    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方块壮文、老白文等在内的十余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
    汉字发展模式多样化
    陆锡兴的《汉字传播史》(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深化了对汉字系文字发生发展的研究,同时对汉字自身的发展和传播规律,也有新的认识和拓展。书中指出,文字的传播和“借用”本质是文化的传播过程。首先,文字符号本身就是人类创造最为重要的文化成果。其次,相对于单纯标音的字母文字来说,汉字与文化的联系更为紧密。汉字符号音、形、义的紧密结合,使得汉字符号本身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因此,汉字的传播不只是汉字书写符号的推广使用,本质上是以汉语为依托的汉文化的对外传播。
    汉字传播也是文化认同和文化接受的过程。全书用较大篇幅讨论了汉字传播及汉字系文字与民族文化交流的复杂关系。例如,西夏、契丹、女真诸北方民族,一方面愿意吸收汉文化,同时又强调本民族文化特点,因此大多以汉字符号为基础,另行创制汉字系文字。但南方各民族因长期吸收汉文化,不刻意强调本民族文化差异性,其汉字系文字多以汉字“六书”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成。
    此外,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影响着民族文字的使用功能和发展前景。该书认为,在汉字文化圈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中,多数民族都实行汉字与民族文字兼用的文字制度,这与标音文字的传播有根本不同。
    从契丹小字引入“原字”
    汉字系民族文字有着多种多样的造字模式,吴语、粤语、闽语等汉语方言区,也根据方言语音实际新造了一些方言字。如何认识这些造字模式及其所造新字的性质?书中及作者此前论述提出了“方字”概念,指在汉字之外通行,作为对汉字的一种补充,以适应当地语言的汉字地方自造字。方字从汉字发展而来,其产生是利用原有汉字,依照汉字固有的组成方式,形成的新的汉字个体。这就涵盖了汉语方言字和汉字系民族文字的新造字。“方字”概念的提出,说明这些自造字是汉字特有造字模式与各民族语言结合的结果,体现了汉字符号的生成能力及对少数民族语言的适应能力。显然,这一看法扩展了汉字的内涵和外延,拓宽了汉字研究的视野,对于汉字研究的深入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