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郢中方言的演变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中国文化报 侯书云 参加讨论

    郢中方言是钟祥方言的主体,属北方语系的西南次方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郢中方言内承外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钟祥郢中地处古荆州地域,在春秋早期,楚武王都郢,经营上国,征服汉东,就把郢中的历史记载到了2700年前。现代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郢中近郊有九里边畈古文化遗址、三岔河皇城湾古文化遗址、肖店左家坡古文化遗址和郢中高庙古文化遗址等多处,生活在郢中地区的这些远古人类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发展成为夏、商时期的南蛮原住民的一部分,他们与中原居民不同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文化的融合与语言的融合是同时进行的。郢中方言是构成荆楚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口耳相传的形成过程中,自然要接受一些南蛮语言词汇,作为方言词语保留下来。《方言》、《说文解字》和其他文献资料记录的汉朝时期的楚言词汇,总数在五百个左右,我们现在虽然无法判断哪些是蛮语中的词汇,但是我们不可否认这些楚言词汇中有蛮语的存在。比如楚辞中楚地特有词语,像助词“些、只、兮”,很难说它不是蛮语的汉字记音,有些楚语至今我们仍在方言中使用。如摔东西用郢中方言“扳”来表述,“扳”就是从古楚语而来,扳,古书上作“拌”,《方言》卷十解释为“拌,弃也”,楚凡挥弃之物谓之拌。再就是反映土著生活习俗方面的词语,现在也有些保留,如孩子出生后,亲友赠送食品、衣物表示祝贺,郢中方言称其为“送粥米”等等。
    钟祥郢中地区的移民活动主要有四次:一是南北朝时期的侨置郡县。西晋末年,陕西中部地区的“三辅”及中原流民为避兵火和灾荒,采取集团方式大举南迁,侨置郡县就是根据聚居在一起的这些流民的原来籍贯而设立的。宋朝时的郢州教授石才儒在《郢州风土考古记》中称钟祥民俗有“西北风声气习”盖源于此。二是明代的三王封郢及军旅屯驻。他们的封藩之地就是钟祥郢中。由于他们具有藩镇守土之责,加上后来的世宗登基和显陵的建设,使钟祥郢中成为明代的军事重镇。有安陆卫(后改承天卫)和显陵卫在这里开荒为屯常年驻守,许多官兵因此而落籍钟祥。三是荆襄流民落籍。明朝中叶,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赋役的加重,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被迫四处逃亡。荆襄自古就是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因而成为当时最大的一个流民聚集区,破产的农民如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来,总数达150多万,明朝官府视为“腹心之疾”,千方百计阻挠流民入山,有一部分流民落籍钟祥,成为钟祥居民的新成员。四是清初招收的移民客户。明末战乱,使钟祥人口锐减,加上清初秦、楚、豫三省会兵进剿闯王残军李来亨部,钟祥派夫转运军需死伤和逃亡者甚众,所以到康熙元年(1662)时,编民数只有2123户,18334人,使大量土地出现了无人耕种的状况,清顺治九年(1652)开始招收移民客户到钟祥垦种荒田,到顺治十六年,招民顶种之地遍布全县。
    钟祥因为有汉水之便,是古代长安经汉水到长江一线的必经之路。历代帝王都注重对郢中的建置与控制,元末,朱元璋派兵攻打钟祥郢中时,曾留下了一段名言称:“安陆、襄阳横据上流,跨连巴蜀,控扼南北,自古所必争之地,今置不取,将贻后忧……”同时由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逐渐商业化,商业往来日益活跃,吸引了山西、陕西、江西、福建、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的客商落户钟祥从事商贸活动,并建立山陕、江西、浙湖等多所会馆,扩大了钟祥的对外交流,使郢中方言吸收了许多外来方言的内容,如江苏话的“一弄”(经常、动不动),山西话的“不好”(生病),吴语的“垡子”(土块)、“撒过”(谁)等,郢中方言中都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