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亡词语有如绝版文物 值得注意的是,收录在《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中的很多新词新语,如今早已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尽管有的词只是昙花一现,不再进入人们和一般词典编纂者的视野,但它们一样有价值。”宋子然解释说,这类“消亡词语”恰恰是语言学家眼中的珍品,它们所承载的社会历史信息,有如绝版文物。 该书中卷主编、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院长郑剑平介绍说,这些消亡词语有很多都是“历史词”,这类词语随着其所反映的历史事物在社会生活中的淡出,会自然消失。比如“地方粮票”,1950年3月23日《人民日报》上就刊文称,“财政部通知华北各省市,停止使用地方粮票。”还有“文革”期间的不少词语,如“地头批判会”“牛鬼蛇神”“臭老九”等,如今也早已很少被人提起。 令人惊讶的是,即便是一些近年来新出现的时尚词语,有的也很快落得消失的命运。比如2006年还很红火的“轰趴”(家庭聚会homeparty的英语音译),当年“头巾轰趴”“复古轰趴”“趴友”等“趴”系词语在网络和时尚杂志上冒出了一大堆。郑剑平认为,“这类时尚、潮流新词的消失,是因为大家觉得有更好的新词可以代替。就好像‘大哥大’,逐渐被‘移动电话’‘手机’所替代。”即便如此,在郑剑平看来,这些消失了的词语仍然是历史的痕迹,有其保留价值。《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也正是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成为中国人在整整一个世纪中的语言记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