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近来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所谓丝绸之路,指的是历史上起始于中国,向西延伸,连接中亚、西亚、欧洲,乃至于东非的商路。古代通过这些商路所交流的各种商品中,丝绸最有特色,把这些商路称作丝绸之路,恰如其分,确实能突出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物质文化交流的最大特色。 发明养蚕和织造丝绸的技艺,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丝绸在中国生产出来,不断地输出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丝绸的生产,包含了几个重要的环节,首先是养蚕,其次是缫丝,再是织成丝绸,中间还包括染色,乃至织花、压花等。在中国,传说中最早养蚕的是嫘祖。历史上嫘祖是不是实有其人,有一些争议。养蚕、缫丝和织造丝绸,作为一套完整的生产技术,前后发展会有一个过程,不好说就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嫘祖或者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养蚕缫丝的代表人物。嫘祖的传说,是我们对祖先的一种追思和纪念。 有意思的是,欧洲人最早并不知道丝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当欧洲人见到如此精美华丽的丝绸,又知道这是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的时候,对于丝绸的来历不禁生出一些奇异的猜想。他们根据想象,认为丝就长在树上,人们把丝从树叶上取下,经过漂洗,再纺织成丝绸,经过上万里艰辛路途,最后运到罗马。到了罗马,丝绸的价值倍增,成为罗马贵族们最豪华最珍贵的衣料。可是他们不知道丝绸是从蚕丝而来,更不知道还有养蚕缫丝一说。 在亚洲,情形则很不一样。从中国发端的丝绸之路,首先连接到周边的地区,有关养蚕和织造丝绸的知识和技术,不需要很久就有可能传到这些地区和国家。 唐朝初年去印度求法的高僧玄奘,回国后写了一部书,名叫《大唐西域记》(唐玄奘 辩机著,季羡林等校注,中华书局出版)。全书12卷,记述了唐高僧玄奘赴印度游学亲历和听说到的138个以上的国家、城邦、地区的情况,是唐朝一部有关西域历史地理的名著。由于它保存了7世纪中亚、南亚等地区的大量珍贵史料,至今仍是研究这些地区古代史、宗教史和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书中讲了很多故事,其中一个与蚕和丝绸相关。故事是这样:在古代的瞿萨旦那国,也就是今天中国新疆的和田,人们最早只知道丝绸,但不知道养蚕。瞿萨旦那王听说“东国”有桑蚕,派了使节去求取。可是东国的君主不愿意让蚕种传出国外,为此还下达了严格的命令,禁止任何人把蚕种带出国。瞿萨旦那王只好另想办法,他准备了礼品,用恭顺的言辞,请求东国君主把公主下嫁给自己。东国君主为了笼络瞿萨旦那王,答应了这个请求。于是瞿萨旦那王派出使节,到东国迎娶公主。他让迎亲的使节告诉公主,瞿萨旦那没有丝绵,更没有蚕种,请公主自己把蚕种带来,以后才好制作衣裳。东国公主就悄悄地在帽子里藏了一些蚕卵。公主出嫁的队伍出城,守城官员检查,所有的地方都检查完,只有公主的帽子没有敢查验,于是蚕种就被带到了瞿萨旦那国。瞿萨旦那从此有了蚕种,养上了蚕,也学会了缫丝和织造丝绸。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历史上蚕种以及养殖桑蚕的技术什么时候传到西方,怎么传到西方,从来没有确切的记载。玄奘讲到的传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蚕种西传中的某些事实。古代东西方之间的丝绸贸易,获利很大,“东国”方面,不愿意养蚕和缫丝的技术外传,也可以想象。但人类历史上的事都是一样,先进的技术,最后总是会通过某种途径传到世界的各个地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