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徐寿:第一个在《自然》发表文章的中国人(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6 北京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徐家父子屡遭轻慢
    “黄鹄号”引起轰动后不久,徐寿上书曾国藩,建议四事:一是开煤炼铁,二是自造大炮,三是操练水师,四是翻译西书。
    曾国藩很快回信,斥责“来禀所陈,似多出于揣度之词,未得要领”,并逐条批驳。信末教训道:“该员等此番赴局,宜遵谕专心襄办轮船,能于一年之内赶速制成一二只,乃为不负委用。其轮船以外之事,勿遽推广言之。”
    曾国藩待徐寿不薄,任他为“主簿”,但给徐开的是“工资”,而非官员才能享受的“俸禄”。在曾国藩看来,徐寿无出身,只是匠人,应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怎敢谋划全局?
    据学者李长莉钩沉,1890年张之洞办湖北铁政局时,千方百计请徐寿的儿子徐建寅出任会办,主持制造,不久,徐建寅请求张之洞为父亲徐寿立祠,并交国史馆立传,以表彰其贡献,张却大为不悦。
    徐家父子的遭遇体现出当时主流对科技的蔑视。
    徐寿见曾国藩动怒,便转求江南制造局会办冯俊光、沈宝靖,希望多译西书,得到二人支持,允许他“小试”。
    徐寿与徐建寅与西洋传教士合作,译出《汽机发轫》、《金石识别》、《运规约指》等,赢得专业人员的一致好评。见有成绩,曾国藩也改口说:“该局员等殚精竭虑,创此宏观,实属卓有成效。”请皇帝予以奖励,并正式成立翻译馆。
    三代人译著700多万字
    在翻译馆,徐寿与比自己小21岁的傅兰雅紧密合作。
    傅兰雅是英国人,出身贫苦牧师家庭,少年时向往中国,被同学挖苦为“傅亲中”。1861年,傅作为传教士被派到中国,一待就是35年,他逐渐意识到现代科学对中国的重要性,遂退出教会,全力翻译西书,他说:“余居华夏已二十年,心所悦者,惟冀中国能广兴格致,至中西一辙尔。故生平专习此业而不他及。”
    在翻译馆中,傅兰雅参与翻译的西书多达“十之六七”,因合作者寥寥,傅曾叹息说:“考中国古今之人性,与格致不侔。”徐寿是中方唯一长期坚持译书的学者。徐寿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就是傅兰雅译成英文的。
    据学者徐泓统计,徐寿一生共翻译26部西书,加上专论、校书等,共计290万字。徐建寅则译著24部,加上专论等,共计170万字。徐寿的三子徐华封译书4部,校书8部,共计219万字。徐建寅的两个儿子译著亦达60万字。三代人加起来,多达740万字。
    在徐家译书中,72%是科技著作,11%是兵工著作,徐家父子被尊为中国近代科学之父。(翻译馆在坚持45年之后,却因“既非目前需要,且所译各书,又不尽系兵工之用,自应一并停办,以资撙节”,被段祺瑞关闭。)
    这些译书流畅、易懂,时人称,日本特意派人来华求购,致中日在科学名词上彼此相通。
    1874年,傅兰雅与徐寿联手创办格致书院,是一所完全新型的近代学堂,傅兰雅曾说:“徐先生几乎是集中他的全部精力在募集资金……当他清光绪四年接任司库职务时,书院负债1600两银子,此后,他曾募集7000两银子,用以偿还了全部债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