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思想影响文学,它不仅仅表现在上述对文学作品内部的价值立场、叙事特点、审美风格等方面的影响,或者是对文学评论家的理论供给、批评风格、思想追求等方面的影响,思想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对一个地方的社会伦理、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在更宏观、更广泛的层面上影响一个地方的文学生态。 最近看到了一套《泰州知识丛书》,这是一套泰州文史普及性读本,用文学和历史结合的方式,把泰州成为陆地以来的地方知识作了一个系统的梳理。这套丛书令人惊讶之处在于:一是地方政府对文化建设超乎寻常的重视,对地方文化传统记录和保存的高度自觉性,相较于其他地方而言,这真的可以算是现象级的了;二是这套丛书总共50多本,基本上都是本地的作者撰写的,本地竟然有这么多写作者能堪此重任,这真的非常了不起。除了这套知识丛书之外,据说还策划有一套《泰州文献丛书》,是对泰州历代重要典籍文献影印本的汇编。由此可见里下河地区的写作,不仅是文学方面的,还有地方文献整理、地方知识书写等,这种对历史资料的抢救、收集和整理,反映的是一个地方对文化的敬重之心。同时,这些写作也是对地方思想文化的一种诗性建构,它会反过来重塑地方思想文化,并使之成为新的传统。今天的里下河,文风依旧如此繁盛,无疑跟它的思想传统密切相关。 泰州学派的平民意识、思想启蒙意识、对人的尊重,使它的门徒在当时来说是“上自师保公卿、下逮士庶樵陶农吏”,也就是说它的受众很多很广。思想启蒙和文化普及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地方人口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的普遍提高,这也间接地培养了地方上为数众多的写作人群。因此尽管时过境迁,里下河地区的文脉就这样被广大地方写作者很好地承续了下来,以至于到今天写作在当地还依旧是一种被称颂、被追随的美德,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文化教育、对文学书写都非常重视。当文学写作成为里下河地区人们自觉不自觉的价值追求,甚至是社会责任和道德驱动时,里下河文学怎么可能不繁荣? 行文至此,我突然对里下河文学研究的路径及其意义有了一个新的想法。虽然里下河文学知名的作家、评论家很多,但里下河文学的成就不应该只体现在它有多少经典作品,或者说它有多少著名作家和评论家,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典作品背后更多普通的文学写作行为,是这些著名作家、评论家背后更庞大的文学基础人群,正是这些无名的业余写作者默默的写作行为,它更好地体现和诠释了一个地方的文学风尚。在里下河,文学不仅仅是在描写日常生活,而是真真切切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了有些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这才是里下河文学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所以,里下河文学研究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地方文学的研究,也不能仅仅是对几个著名的里下河作家作品的研究,还应该有更深入的里下河地区思想文化和文学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研究,这在文学研究和地方文化研究中都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在这个热闹奔腾、价值多元的时代,为数众多的里下河人还会选择安静的文学作为他们介入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这是一种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对文字的信任,是一种长久的文化积累形成的对思想的追慕。如果我们能从地方出发,通过考察里下河文学来考察里下河人观察、思考、书写生活的方式和能力,在文学与思想的共生共塑中找到这份信任的种种线索;通过文学来探究思想是如何在多重、复杂、漫长的过程中影响了个体,如何在一代代书写者的接力中完成了最富有韧性的传承。那么,里下河文学研究就真的可以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样本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