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提高了使用频率 前边提到的“太”和“做”,在扩大使用范围的同时,也提高了使用的频率,而除此之外,提高了使用频率的例子还有许多。比如某些语气词,以前用得很少,现在由于港台的影响,使用得明显多了: (17)哇,把八路军隐藏在鲜花丛中,多么浪漫的行止!(《告别花都》,《解放军文艺》1996.12.) (18)免收联网费¥100!机会不是人人都有噢!(《新民晚报》1997.9.25.23.) (19)国庆节的四天假期是人们入冬前休闲娱乐的大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哟!(《中华工商时报》1997.9.26.7.) 6.古旧词语复活 这方面的例子也有不少,这里只举“甫”和“翘楚”,台湾大陆各举一例: 台湾: (20)(许载)且比赛不认真被判六个月“球监”,甫于最近“获释”。(《中央日报》1996.11.26.17.) (21)……以AIC地产公司及亚世置业(股)公司为翘楚。(同上21版) 大陆: (22)新春后,鄂州小伙子阿龙带着女朋友小琳来沪打工,甫下十六铺码头,马路对面,鳞次栉比水果摊上各色奇瓜异果令他们心动。(《新民晚报》1997.3.9.22.) (23)(××房地产公司)成为房地产业的翘楚。(大连人民广播电台广告) 《现代汉语词典》中,“甫”标为书面文言词,义为“刚刚”,而“翘楚”(义为杰出者)则未收。实际上,除了“甫”在“惊魂甫定”中偶可见到外,这两个文言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已经消失了,而现在,它们却又复活了。 7.产生仿造词语 时下新词语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仿造,而有一些新词语仿造的对象,就是港台词语。比如,早些时候,由“的士”引出了“打的”,而由“的”又引出了“面的”(出租面包车)、“摩的”(出租摩托车),甚至于“拐的”(由瘸子驾驶的机动三轮车)、“板的”(供出租的人力板车)等。 前边我们举过“央行”的例子,台湾有“中央银行”,简称“央行”,大陆没有中央银行,于是“好事者”就以“央行”指中国人民银行,而由“央行”又仿造了“央视”,指中央电视台,如在北京有“央视新闻咨询中心”。 以下一例也很有意思: (24)商家为了促销,往往也仅仅选上很少一些商品,打折打得让人“跌掉眼珠子”以吸引顾客。(《大连日报》1998.1.18.1.) 本人认为,这里的“跌掉眼珠子”是由港台的“跌眼镜”(喻指事情或其结果出人意外)而来的,这一“发明者”的思路可能是这样的:既然“跌眼镜”是出人意外,那么,连眼珠子都跌掉了,岂不是更出人意外吗? 8.出现新的搭配形式 在港台词语的影响下,不少大陆以前没有的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产生了,例如: (25)让索菲亚(按,婚纱摄影楼名)引爆您致命的吸引力!(大连人民广播电台广告) (26)地下名店街精华保留店热卖中!(《大连日报》1997.10.20.8.) (27)金长城 97春季新品强势出击--小巧轻便的金长城超薄型笔记本等系列产品盛典出场(同上3.26.10.) 例(25)中,“引爆”的居然是“吸引力”,而这“吸引力”又是“致命”的!例(26)“热”修饰了“卖”,而“精华”也当成了形容词;例(27)的“强势出击”和“盛典出场”,也都为前所未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