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方文化在运河上碰撞,形成了思想火花 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宗教观、社会伦理观的变化,在王战看来,又使得江南文化出现了另外一个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地方,就是人生价值观的变化。 王战表示,放眼中国古代,一个年轻人在中原地区,首先会有当官考状元的梦想。因为中国没有世袭制度,可以考状元,当官就成了第一目标。当不了官干什么?可以当农民。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做个手工业者,而经商往往是最后的选择。“所以在中原文化当中,经商办企业被看成是很低贱的工作。但是在江南文化当中,由于大运河给很多人带来了机会,商业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于是就有了江南人第一选择是当官考状元,考不了状元,就想到经商办企业去了。” 而江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思想的解放,也带来了文化的繁盛。以王战的观察,中国文化能从原来的地域文化,变成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文化,甚至带有国际范的文化,就是在大运河上形成的。“比如,中国的戏剧本来是地域性的,但有了大运河以后,从天津的相声、河北的梆子、山东的快书,一直到江南的评弹、越剧,都串起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运河运输的时候速度很慢,往往要花两三个星期,晚上干什么呢?最重要的节目就是听戏。”为了研究上海世博会,王战看了两本关于大运河的书,从书里他了解到,在大运河上的戏曲曾经繁荣到什么程度?“中国昆曲600年,有200年很繁荣,有一次破纪录的,在苏州的虎丘昆曲《长生殿》这个本子唱了三天三夜,我想,可以和意大利的歌剧媲美了。” 在王战看来,不只是戏剧,明清小说也可以说是人们在运河边上“聊”出来的。“和‘一带一路’有直接关系的就是《西游记》。《西游记》写玄奘到印度去取经,它的作者吴承恩不是西安人,而是淮安人,他就住在大运河上,他写的花果山也在连云港。实际上,中国另外三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作者也住在扬州和淮安之间。为什么?因为,中国南北方文化,在运河上碰撞,形成了很多思想火花。因此,我觉得我们在研究‘一带一路’当中,应该把大运河看作往西域去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之间的一个过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