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理论品格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中国艺术报 金永兵 参加讨论

    习近平文艺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这样一个大的理论框架中来理解和认识,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确立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在此意义上说,习近平文艺思想本身所具有的理论品格将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或者说“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学科体系最重要的精神底色。
    一是问题导向的时代性。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曾说,“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必须面对的根本矛盾和挑战以及由此引起的重大问题、重大关切,这些重大问题和关切不仅仅是对个人的牵引,同时它也要求一种学说与思想实现对时代问题的思考和理论表述,形成自己的理论命题。习近平文艺思想就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地位、性质、方向、价值、功能和发展路径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新时代中国社会现实最大的最主要的矛盾和问题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种判断充分肯定了人作为人的全面需求,成为全面人的多样性复杂性需求,其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对于新时代现实根本问题的如此概括,是一个了不起的理论创新,已经大大不同于过往对人的理解、对人的需要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社会的理解,它既是面向现实的,更是面向未来的。
    这样的新时代矛盾与根本问题吁求当代文艺及其理论的使命担当,文艺不但要讴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面向未来探索美好生活的可能,还要批判任何不合理不应然的现实之弊,以未来之光烛照现实。人民的美好生活不会自然到来,需要艰辛的付出、勇敢的创造方能获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需要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需要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需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为此,文学艺术家必须“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真正反映生活本质,开掘精神意蕴,领悟生命本真。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理论创新正是孕育在这与时俱进的当代问题意识中,形成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维路径中,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
    二是主体自觉的中国性。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诞生于伟大的事业。可以这样说,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在中国走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中国没有经验,世界没有先例,“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所以,几十年来,当“中国奇迹”发生并一直持续的时候,如何讲述中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理论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充满信心地说:“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可以说,历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提出了这样的时代需求,这里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中国道路的探索必将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从而形成“后西方时代”的中国话语、中国文艺与文化。习近平文艺思想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其理论关键词是“中国”,以我为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熔铸古今中外优秀思想而自出机杼。
    没有强烈的主体自我意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不可能有理论创新、理论自信。从总体上看,近四十年,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影响最大的是西方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纷至沓来,形成了一段并不对称的中西方文艺理论的交往史和交流史,西方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旅行”与“存在”影响与策动着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建构。这些进入中国当代语境的西方文艺理论,“既是带有殖民色彩的西方话语,也是中国人用以抵抗其殖民因素的话语”(刘禾语) 。但反观这些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毋庸讳言的是,面对西方的强势话语,我们很难有一种从容平等的心态来对话,因此今天中国文艺理论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西方文艺理论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范畴体系、理论形态、学理规范已经成为中国文艺理论的主导范式,中国文艺理论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话语体系,并没有根本上解决“西方文艺理论在中国”的问题,甚至如一些学者所批评的,中国的艺术文本变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中国注脚本”。当我们以西方文艺理论为学术依据来观照现实生活,进行审美活动,表达文艺思想,构造文艺理论体系,并以此来反思、阐释中国古典和现代文艺思想的时候,还是在把“西方文艺”“西方文艺理论”作为“世界文艺”“世界文艺理论”来看待。换言之,我们缺乏必要的清醒的“中国意识”。因此,中国当代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学科体系的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伟大的现实实践,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总结好新时代中国经验,才会出现理论界一直企盼的“输出东方”的可能图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