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疑问代词“谁”的虚指和否定意义的形成机制(9)

http://www.newdu.com 2017-12-25 《语言科学》 袁毓林 刘彬 参加讨论

    5 一种表示无奈与自嘲的“谁”类反问句
    上文指出,“谁”类反问句表示否定语义,其中的“谁”可以识解为“没有一个人”。例如:
    (29)a.你俩混账东西,谁让你们进来的,还不快滚!
    b.谁让你们进来的?≈没人(谁也没)让你们进来。
    (30)a.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
    b.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没人(谁都没)叫你来多嘴多舌。
    例(29)-(30)中,“谁让你们进来的”和“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的言下之意(或者说语用含义)是“你们不应该进来!”“你不应该多嘴多舌!”
    但是,在日常口语和真实文本语料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谁”类反问句,它们不能简单地按照上述模式来进行语义理解。例如:
    (31)谁让我小呢?
    (32)谁让咱是支部书记呢?
    (33)我有什么不好的,不就是被人误会吗?就算是也是我活该,谁让我非要逞强替小筠扛着呢?
    (34)分到最后,盘子里只剩下了一堆鱼肉。马局长苦笑着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这个烂摊子还得我来处理。说罢,连盘子端到了他的面前。大伙儿就面露难色,有点儿不好意思,有人说:“你看你看,好处都让我们得到了。”马局长不以为然,轻松地说:“没什么,没什么,谁让我是局长呢。”
    显然,例(31)-(32)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没人(谁也没)让我小”和“没人(谁也没)让咱是支部书记”,其语用含义也不能理解为:“我不应该小”和“咱不应该是支部书记”。
    究竟应该怎么理解这种反问句的意义呢?其实,周继圣(2002)、胡德明(2007、2009)等已经注意到这种语义表达比较特殊的反问句。其中,周继圣(2002)将这种特殊句式称为“非独立句式”,并初步描写了其特点;胡德明(2007)将这种句式称为“归因句”;胡德明(2009)则进一步指出这种句式的基本作用是释因,含有抱怨、无奈等含义。我们发现,这种反问句可以变换为陈述性的“撇除”式表达。例如:
    (35)a.中国的瓷器没有任何变化,除了实用别无意义,消费者评价低,不愿为它花钱又能怨谁呢?
    →b.……消费者评价低,不愿为它花钱;这不能怨别人,只能怨自己。
    (36)a.但温州打火机的老板没人去关注这些消息,受到冲击能怨谁呢?
    →b.……没人去关注这些消息,受到冲击;这不能怨别人,只能怨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