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赵淑敏:从合欢牡丹面前走过——点评江岚小说《合欢牡丹》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人民日报海外版 赵淑敏(美国) 参加讨论


    江岚的《合欢牡丹》这本书,我觉得好看,首先是文字语言上面,没有卖弄玄虚,或者用深奥的文学理论和艰涩的文句以显高深。顶多只请我们小说界的祖师爷曹雪芹偶尔出来逛一逛,所以有些曹雪芹笔意的痕迹。她描写女性的细节很有曹氏的风格,比如写女人的服饰,连女人衣服的领子怎么开,飘带怎么飘,滚边怎么样滚,头上的发簪会营造出什么效果……都写得很细致。因为从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这个女子的味道、风格、心境、性情。
    最妙的是作者很善于用伏笔,并不是平铺直述或者只求其流畅。她很善于运用描写的手法,而且她用得很巧妙,非常自然生动。她甚至把描写放在对话里,读者从对话中就可以看到当时情景或生活细节、人际关系、人物个性。她开头就写两个女人的对话,两个死党级的好朋友,在曼哈顿的大街上,对着电话就嚷了起来。她就从这里放开了笔,笔风很泼放同时也很细腻,交互挥洒,写得非常好看。
    这本书写的是“移根的”牡丹。很多人的作品,不管男的女的,移根过来到了纽约以后,常常是动辄标榜成功,感叹失败。其实成功和失败没有什么固定客观的标准,江岚没有把故事套进这种思维模式里。她就用几株移根到美国土地上的“牡丹”来表现女性移民,让她们展现风华。正因为她们是“牡丹”,才能在她们生根的这片客地上站稳脚步,并用不卑微的方法去谋取她们立足的生计,过有生活颜色的日子,不只是凑合着过而已。
    有了安定生活,当然也就有余思关注自省内心的一些纠葛。“陪读太太”到美国以后,如何艰难地从头开始寻找自我?女主角沈玉翎就是一个从陪读太太变成自足、自立,从舞台的角落步上舞台正中的女性,一棵扎根的牡丹。江岚写的这些华裔女子很接地气!不过她们所接的土地,是美国纽约曼哈顿的派克大街的地境!她们是可以扬起头在那样的地方与洋人并驾齐驱的牡丹。她们是有可以大展风华的条件的人,她们有她们的自信,有她们的未来,当然也仍有她们的渴望。
    作品中有14处写到不同的牡丹。这些牡丹产生很多暗示,让读者去深思,去逐想,作者究竟在说什么。
    江岚书里所表现出来的人和事,在我们落户的纽约,大家都可以碰得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