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整理当代作家研究资料的重要性——由《江苏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谈起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文艺报 程光炜 参加讨论

    
    最近10年来,搜集整理中国当代作家研究资料的工作虽提上议事日程,但总感觉滞后于其他工作。我能看到的有孔范今、雷达和吴义勤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的《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作家研究资料有莫言、贾平凹等9种;杨扬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当代作家研究丛书,共8种。这两套书各有贡献,但转来转去的还是那么几个作家。1979年至今,中国“当代作家”少说也有几百位,最重要的不会少于二三十位,总是在七八个人之间转来转去,不免有简单重复之感,也不算是真正的“中国当代作家研究丛书”。这里面可能有出版资金困难的问题,也有编选工作分摊过广,效率提不高的原因。岂知1979年至今的当代文学史“后四十年”,早已是优秀作家群星灿烂,堪称世界一流和亚洲一流的作家应不是一个几个,而是整整的“黄金一代”,关于他们的研究资料反而显得捉襟见肘,我认为真可以用遗憾来形容了。
    这种情况下,由学者丁帆、王彬彬、王尧和朱晓进诸教授领衔加盟,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16种《江苏当代作家研究资料丛书》,就不免令人兴奋和大受鼓舞了。在16种研究资料中,恐怕不少作家都是第一次列入,明显填补了文学史空白。人们印象中,新时期江苏出了很多优秀小说家,但到底有多少位谁都难以说清楚,这套丛书可以说弥补了这一遗憾。正如丁帆教授在丛书“总序”指出的那样:“许多人将江苏作家作品归入阴柔的江南士子和仕女风格,显然这是一种误读。殊不知,江苏的地理位置以淮河为界,正好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所以阳刚与阴柔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交汇于此。也由于上述的历史缘由,所谓‘吴韵汉风’则是最好的艺术风格注释。苏南的阴柔缠绵、苏北的阳刚恢弘交织在这一方土地上,在泾渭分明之中凸显出江苏文学的多元、大气和包容。”仅这些评价,不单解释了为什么江苏当代作家数量众多的原因,而且也指出了他们创作风格的多元大气等特点。我在文学史研究中参考作家研究资料,总喜欢先看其家世身世,再看评论文章,对创作年表和作品发表目录也很留意,看编得是否丰厚详细,有无遗漏的地方。我就注意到一位很重要的小说家的“作品发表目录”,连经常被别人提起的文章居然都没有收入。没有了这篇文章,直觉是一个遗憾。这就使我在引用该文时,既找不到原文(只能跑到他们的散文随笔集上求得),更遑论找到文章发表的确切出处了。有一次为写文章,放下手头工作,先到百度上查,然后四处搜寻,均不得。实在无法,只能让博士生到图书馆漫无边际地去查这些年的文学期刊了。这样一来,就等于大海捞针,其辛苦可见一斑。仅举一例就知道,做作家研究资料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研究者用得是否方便,是否做到尽量全面详细等等环节。王彬彬教授编的《高晓声研究资料》,令我发生浓厚兴趣的是“高晓声简介”这一部分,杨显祖、陈椿年、章品镇、陆文夫和叶兆言等先生写的回忆这位作家的文章,我都喜欢。作家本人的很多生活细节,不是评论文章所能给予的,作家生活中感性的一面,往往也都记载在这些看似普通的回忆叙述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