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左昡《纸飞机》:重归那座“不死的城”(2)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文艺报 崔昕平 参加讨论

    极致的悲剧,端端正正的正剧
    《纸飞机》是一出极致的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逐一毁灭,将生存的希望一丝丝抽离;《纸飞机》又是一场端端正正的正剧,不见丝毫的悲悲切切,昂扬着对生命尊严、勇气与力量的讴歌。如同余华的《活着》一般,是以描写一个接一个惨痛的死亡,来讲述人应该如何坚韧地“活”。
    作品灌注着一种重庆人自有的骨气。日本飞机刚轰炸了重庆,重庆人却道“天大地大不如年大”,依旧摆宴把酒,走亲串友,依旧哗啦啦地搓麻将,热热闹闹地过年,不见愁云惨淡,也不见张皇奔逃。重庆人始终抱定信念,“我们有警报台,有防空洞,还有高射炮,把他打回小日本去!炸嘛,越炸我们越不得怕!”房子炸平了,街坊四邻会互相搭把手,用竹筋、泥土和稻草搭起“捆绑房子”;亲人炸死了,人们重新抱团儿,重组家庭,互相温暖。这样的坚韧不屈,让重庆历经持久经年的恐怖轰炸,非但没有逃成一座空城,反而让一颗颗受伤的心、疲惫的心、仇恨的心更紧地贴在一起,凝聚成坚不可摧的胜利信念。病弱羞涩的兰兰瞬间成熟、坚强起来,柔弱的骨子里生出坚韧的骨气,“光着脚爬下床”,向天空中假想的阎王狠狠地掷出石子。刚刚在大隧道惨案中痛失父亲,兄妹俩却用鲜红的颜料在高高的废墟上写下四个大字:“愈炸愈强!”悲壮之美激荡人心。
    重庆人又是那样的乐观豁达。作家笔下的首次躲警报,一派人仰马翻的慌乱。之后的躲警报,则非但不因一次次的惨烈伤亡叠加而变得如惊弓之鸟,反倒游刃有余泰然处之起来。这一点,汪曾祺也曾表现过,连“躲”字都不屑用,只用“跑”,“跑警报”而已。人们照例会去电影院,有滋有味看《孤岛天堂》。警报来了,收好票子去跑警报,警报解除了,只要电影院没被炸,便踏着碎砖瓦,跨过炸弹坑,回去接着看。家里轰炸得只剩一个酒瓶子和一个泡菜坛子没碎,爸爸却笑着发话,“有酒有泡菜,这日子就倒不了”。重庆人是多么通晓生命原初的意味。中元节之夜,在人们烧纸祭奠亲人时,日本飞机发动了更猛烈的轰炸。被炸得片甲不留的民众也并不落泪,相互吆喝着,去江边泡个脚,摆个龙门镇,垒个泥巴灶烧饭,支起小火锅开涮。兰兰坐在江边,看着滚滚向前的长江,想想被甩在脑后的、还在默默燃烧着的曙光巷,“心里有一种空空的感觉,又有一种满满的感觉”,在空与满之间,兰兰听见自己的心在“用力地跳动着”。这正是这段历史给予我们的感觉,失却的不计其数,不变的是必胜的信心与满满的希望。除了坚韧倔强,除了乐观豁达,重庆人更是血肉丰满的,在那样的历史岁月里,他们依旧宽容、重情,经历着一个又一个极致形态的人性考量。
    作品中,既有以兰兰一家为代表的普通百姓,也有以金先生为代表的正义文化人阶层,还借金先生带兰兰去汪山治病一环,勾勒了逃难富人圈的买醉人生。作品融入了自然无痕的历史信息,悲壮的“川军出川”、汪精卫投日、卑劣的投掷细菌弹行径等皆有指涉,也真实展示出捐款捐物、群策群力的全民抗战。因为儿童视角的把握,这一切是完全中立的讲述,是非功过,皆由当代读者自己评说。多首载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报刊上的抗战童谣,当时重庆重要的怒吼剧社,热演的抗日活报剧,也都穿越历史,在书中重现。作家不做丝毫的臆造胡编,全部以真实的史料为基础,以虔敬的创作态度,切实地重回了历史文化语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4)
66.7%
踩一下
(2)
33.3%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