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亚洲周刊》 电影《色,戒》较之原著小说,令我更感动,它也使所有改编张爱玲小说的影片逊色。 李安把张爱玲的小说《色,戒》搬上荧幕,未公映已先轰动。本刊上期有专题介绍此片的历史背景及最近得到的资料,而台北《印刻(INK)》杂志连同上海《看电影》杂志则于八月亦以大篇幅刊出专号。 我有幸先睹为快,于上周末看到此片在港的试映,观后甚感震撼。原以为一篇自己阅读再三的小说不会拍出令我更惊奇的电影,然而李安毕竟不凡,此片较他的上一部杰作《断背山》更上一层楼,成绩斐然。 张爱玲的《色,戒》并非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我初读时甚至觉得有点烦闷,再读一遍仍觉艰涩费解,到了三读时才看出它的妙处。原来这篇小说在述技巧上故意隐晦,处处旁敲侧击把一些琐碎的细节放在故事的前景,甚至小说的主人公王佳芝出场时也以大量笔墨描写她的面貌和衣著;然后就大书麻将桌上的另外三个太太的对话,占了整整三页的篇幅,桌上的易太太变成了主角。张爱玲用这种间接“障眼法”来铺陈这个既色情又谍影重重的故事,从表面上看既不色情也不惊险。我第一次读时,不到一半早已不耐烦了,犯了阅读张爱玲小说的大忌——粗枝大叶地只看故事,没有足够耐心,想一般读者更是和我一样。其实张爱玲煞费苦心,处处在述技巧上加以“戒”心(control),先不露声色甚至有声而无“色”,角色的个性轻描淡写,甚至情节也隐而不张,几乎全被带描带论的全知性的事语言取代了。 到了佳芝心中冒出第一句悬念式的话:“这太危险了。今天再不成功,再拖下去要给易太太知道了。”初读时我还是丈二金刚摸不清楚:什么太危险?佳芝要做什么?没有背景知识的读者可能不知道原来她就是一个国民党的女间谍,在汪精卫伪政权控制下的上海想暗杀汪的特务头子易先生。而佳芝早已是易先生的情妇!这段关系,张爱玲只轻描淡写地交代了一句:“上两次就是在公寓见面”;佳芝最初色诱易先生的场面也只有这么一两句:“他是实在诱惑太多,还非得盯著她,简直需要提溜著两只乳房在他眼前晃。”所以,我曾对一位“张迷”的男性朋友戏言道:这篇小说写的其实是“戒色”。 这当然只看出这个“文字谜”的一半。《色,戒》这个题目本身就大可研究:为什么原先张爱玲在色和戒两字之间用句号而不是逗号?“而在影片中李安故意由右向左写,中间是一条线(—),既不顿又不逗!”我认为李安的解释甚有洞见:二者之间其实有点辩证的关系,起先是互相强烈的对比,但也互为表里,在情节中互动,到了故事最后的高潮,却落实在一只钻“戒”上,二者合而为一。到了这个紧要关头,易先生在灯的灯光下看到佳芝手上戴的六克拉戒指——也是他不愿花钱送给自己太太却送给佳芝的一份厚礼——他的“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于是她突然想:“这个人是真的爱我的”,“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太晚了。” 这是整个故事情节和两个主角关系的转折点:他的戒心第一次放下了,也因此破了戒,从玩弄女性身体的色魔心态转生一股情意,而她更由色生情,从故意以色诱他上的计谋变为真心的爱他,甚至甘愿被他围住,“最终极的占有”,这一大转变就发生在戴戒指的一刹那,用研究乔哀斯(James Joyce)小说的语言来说,就是一种神秘感,甚至像神灵式的“显现”(epiphany),恐怕也只有李安才能把这一个场景处理得如此精采。(换上张艺谋导演可能不堪设想,如果王家卫执导的话,恐怕只顾去营造台上的色彩和钻戒的光泽了)。 我对于张爱玲文本的分析,也只好就此打住,不能再泄露天机了。然而,老实说,看这部影片较之读这篇小说(甚至三番四次的细读),令我更感动,使所有改编张爱玲小说的影片逊色(包括许鞍华的《倾城之恋》和《半生缘》、关锦鹏的《白玫瑰和红玫瑰》,当然还有最近才发现的由桑弧所导演的《不了情》,是一部失败之作)。 当然,若吹毛求疵,本片在历史背景上仍有些许小漏洞,但不重要。我反而认为改编的剧本仍不尽善尽美,为了中英对照,在台词中仍有不少文绉绉和西化的痕迹,如王力宏在影片中对著汤唯说:“看著我,我们不会伤害你的!” 显然是从英文“Look at me...”翻译来的。华人观众可能不会注意,此片的两位编剧之一James Schamus就是李安多年来的老搭档,他不会中文而是用英文写的。二人一定经过无数次讨论后才著手,所以在角色个性和其他故事细节上较原著加强很多。当然,此片最大的卖点我几乎忘了提:三场床上做爱的镜头大胆之至,真不知梁朝伟和汤唯如何随片登台而不引起媒体闲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