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文化走出去,是我们的目标和愿景,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实现这一愿景,惟一的和根本的支撑力和驱动力,则始终都在于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必须量中求质、精益求精,坚持以高标准和高质量的精品力作、史诗佳构熠照世寰、撼动人心,在为受众送去美感与欣悦的同时,更使受众在消费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得以纯化心灵、炽化情愫、强化意志、升华精神,进而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接受从深层次上认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认同中国的道路与方向,推动中国的创新与创造,促进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从深层次和大范围的意义上走向互通、互利、互济、互补,做到同建连心桥,共走幸福路。而这正是文化的独具功能与特殊作用。因为文化在本质上从来就是思想升华的结晶与感情燃烧的产物。为了使文化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其慧心、悦情、崇德、励志的特有作用,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对文化产品和文艺作品进行精冶淬炼,切实做到让受众对之喜不自禁、爱不释手,读时激动万分,读后永志难忘,成为美好的人生记忆和永恒的精神刻度,入脑入心,终生不泯。 为此,文化创造和文艺创作的主体就必须做到情淳意正、德劭品高。因为在作者和作品之间从来就没有二元论,作品就是作者自身的隐形写照,亦即有什么样的作者,便必定会有什么样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广大文化创造者和文艺创作者,定当“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创作者一定要读懂社会、读透社会,接住地气,增加底气,努力扩大视野广度,提升精神高度,开掘思想深度,真诚而专注地通过艺术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中蕴含的真善美,并对之加以艺术的表达和美学的提炼与升华。正因为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优秀的作品必定是其作者的情感凝结与心迹坦露,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作者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而文艺想要塑造人心,其创作者也就首先必须塑造自己。否则,如若只有艺术、只懂技巧,那就顶多只能是一个匠人,而决然成不了文化创造的大法眼和文艺创作的大手笔。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从这一维度观察和考察文化创造与文艺创作的内在法则和本质规律之后,才深切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文化自信不但“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而且“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这,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实践与有力回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