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标准、原则 上述有关笔者“神味”说新审美理想理论体系的建构诸问题,只是一种探索性的尝试,相关问题可以商榷,在此不再延展。而从根本上来说,无论一种话语体系建构成功与否,却都是要遵循一些基本标准、原则的,结合当代中国文论的种种情态,笔者认为这些基本的标准、原则,就是上文提到过的“原创性”、“本土化”、“民族性”和“现实性”,四者错综交融,但缺一不可。其中,“原创性”是一个理论体系足以确立的根本,而“本土化”和“民族性”则切合了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时代背景,“现实性”则既是一个理论体系得以成功建构的现实切入点,又是其理论效用最终如何的现实评衡标准。四个标准错综复合,乃是一个极高的标准和要求,因而理论体系的建构在实践上是非常复杂、艰难的一个系统工程。上述标准、原则,在操作过程中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 第一,始终牢牢记住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原创性”、“本土化”原则或标准。这两者对于一个理论体系而言是缺一不可的,其辩证辨关系是:“原创性”最终必定是呈现为“本土化”的,而“本土化”也是确保理论体系“原创性”的重要基础,虽然“本土化”未必一定指向“原创性”。这两者之中,“原创性”当然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但在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艺理论界亦步亦趋于西方文论的情形下,强调“本土化”理论品性,无疑是我们深刻理解“原创性”的最好角度。比如“神味”说理论体系的建构,就是始终立足于“本土化”的:“本土化”的作品文本与创作实践、“本土化”的文化思想研究与理论研究、“本土化”的理论建构表述与基本外在形态。以最后一点而论,“神味”说理论体系的建构虽然参考了不少西方文论、思想的成果,但却仅仅是一种参照,西方的文论思想、理论或术语、概念始终很少出现在理论的建构中,除非是必要的对比或参照西方逻辑思维进行的逻辑的强化。 第二,以“原创性”为衡量标准,要克服既有的以美学的观念、方法来进行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利用西方的逻辑思维方式,从各种层次、角度建构起一些理论体系的态势。这些理论体系也仍然是以对旧资源的重新整合和诠释为根本态势的,故虽或成体系,但缺乏根本的创造性,同时也缺乏对于中国现当代文艺发展的深切关注,缺乏对于时代现实的深切关怀。这些理论体系虽然可以使得我们对于某一问题具有更为系统的了解、理解,但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没有给我们提供新的东西、意蕴,因而还不是真正的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如果联系到理论话语体系建构最终是为了与西方文论对话这一高度的话,就能更好地看出这一点。 第三,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要以“现实性”为根本,这个“现实性”,指的是理论研究、创作实践和作品文本等内容的综合。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要防止西方哲学体系建构容易陷入纯粹思辨的弊端,而要时刻注意紧密联系现实,始终保持丰富的感性,并最终以此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参照。在这些因素之中,现实的作品文本是最重要的,即一种理论体系的建构,不但要以现实的作品文本为理论总结和升华的根本基础,而且要能阐释这些作品文本中的最优秀的代表性经典之作及其所建构、表现出来的独到的艺术境界或意蕴。在现实的作品文本之中,尤其要注意那些现当代产生的与传统有着相当或本质差异的,这是建构一种新理论体系的最好的基础,如果无视这些带有新事物性质的与传统不同的“异质”因素,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原创性”就必然大打折扣,甚至连“本土化”品性也不能坚守。 第四,“民族性”是“原创性”、“本土化”、“现实性”几个标准、原则实现之后的必然结果,但不是唯一结果。对于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应该知道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在与西方文论话语对话、融合的过程之中,“民族性”只是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停留在这个基本的立足点之上。实际上,理论话语体系最终是要面向全世界的,它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狭隘的“民族性”,在对话和阐释的能力上涵盖整个中西两个纬度的经典作品文本——不仅如此,它还应该涵盖古今这个纬度。只有如此,一个理论话语体系才是成功的。以“意境”理论为例,其“民族性”特色、品性不可谓不卓著,但也正是这种固守“民族性”特色、品性的卓著,影响了其被全世界所更好地理解的程度,比如不深刻理解“意境”理论背后所寄托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某些精髓,是很容易在一般性的层面、意义上来理解“意境”理论的,如此一来,在“意境”理论延展向西方世界的过程中,却也正是丧失了其“民族性”特色、品性的过程,丧失了其独特内涵的过程。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庞德受到了“意境”理论的一些因素而创立了西方现代诗歌史上的“意象派”,实际上就是不能全部有效吸收“意境”理论的结果,而只能停留在“意象”这个基本层次。我们对此津津乐道,实际上也正是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是“意境”理论的一种缺陷这一事实。 总之,综上所述,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探索、建构,是当前乃至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之内中国文论界首屈一指的大事,是根本促进文论发展的首要问题。笔者在此阐述的有关“神味”说新审美理想理论体系建构的逻辑理路及此一理论体系的建构本身,希望能为学界带来一点启示。 文章来源:《中外文论》2016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