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研究綜述(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 羅祥義 参加讨论

    二、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相關的研究 
    (一)傳世先秦文獻語氣詞研究簡況 
    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有很多相通之處,許多出土文獻能夠在傳世文獻中找到對讀的本子。對出土先秦文獻中的語氣詞進行研究,定不能忽視了傳世先秦文獻語氣的研究成果。前人對傳世文獻語氣詞的研究成果相當豐富,程度也非常深入。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中的語氣詞大部分是一脈相承的,我們在研究出土文獻中的語氣詞時,應當注意利用傳世文獻語氣詞的研究成果,注意運用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進行對比研究,這樣才不會使我們的研究陷入“就材料說材料”的狹窄思路中。我們從五個方面來對傳世先秦文獻語氣詞的研究概況列一清單:
    第一,傳世先秦文獻語氣詞專題的研究。這類論著是以語氣詞為唯一的研究對象的,主要有:文伯倫(1996)、喬惟森(1987)、郭錫良(1988)、精貴生(1988)、郭錫良(1989)、劉曉南(1991)、陳士林(1992)、錢宗武(1994)、趙長才(1995)、朱明珠(1996)、朱承平(1998)、張文國(1999)、裘燮君(1999a)、裘燮君(1999b)、楊永龍(2000)、張曉峰(2000)、裘燮君(2003)、于省吾(2003:127-128)、李佐豐(2003)、趙振興,顧丹霞(2004)、周滿偉(2004)、李宗江(2005)、孟子敏(2005)、馮玉(2005)、周玉秀(2005b)、張紅(2005)、韓宏韜(2006)、樊德華(2006)、胡靜麗(2007)、劉承慧(2008)、王統尚,石毓智(2008)、張小峰(2008)、李小軍(2008)、于麗麗(2008)、陳詠賢(2008)、陳長書(2010)、馮玉,張海楠(2010)、呂文科(2010)、胡賢云(2010)、李炳海(2011)、華建光(2011a)、華建光(2011b)、陳順成(2011)、雷黎明(2011)、曹銀晶(2012)、申欣(2012)、姚權貴(2012)、華建光(2013)、李小軍(2013)、劉利,李小軍(2013)、張藝嬌(2013)、王聰(2014)、張俊,苗興偉(2015)、尹曉婷(2015)、符勁(2015)、楊慧芝(2015)等。
    第二,語法專題的研究。這類論著的研究對象是漢語或先秦漢語語法,他們會設專章專節來對語氣詞進行討論,或在討論某個問題時涉及了對語氣詞。主要有:馬建忠(2010:329-390)、章士釗(1935:261)、楊樹達(1984:348-407)、王力(1985:57-77)、王力(2015:168-185)、陳承澤(1982:54-62)、黎錦熙(2007:260-290)、呂叔湘(2014:360-419)、何定生(1928a)、何定生(1928b)、高名凱(1986:429-549)、金兆梓(1983:44-45)、周法高(1972:53-54)、李新奎(1983:244-269)、易孟醇(2005:577-610)、楊伯峻,何樂氏(1992:850-907)、劉景農(1994:316-349)、廖序東(1995:19-64)、張文國,張能甫(2003:200-206)、張玉金(2004:185-193)、錢宗武(2004:282-301)、李佐豐(2004:216-220)、周玉秀(2005a:123-150)、張玉金(2010:177-195)等。
    第三,詞類專題的研究。這類論著的研究對象是傳世先秦文獻中的詞類,他們在談到虛詞時會對語氣詞進行專門地討論。主要有:呂叔湘(1944)、何樂士(1989)、趙振興(1995:110-114)、殷國光(1997:364-382)、陳明富(2004:60-70)、崔立斌(2004:266-282)、任曉彤(2004:38)、黃珊(2005:139-155)、裘燮君(2008:112-127)、左梁(2010:133-159)、劉彥華(2010:67-68)、郭愛濤(2013:215-225)等。
    第四,漢語史論著。這類論著包括漢語語法史一類著作,他們在研究中討論到語氣詞的發展與演變。主要有:王力(2004:514-529)、潘允中(1982:166-188)、史存直(2008:316-339)、向熹(1993:112-122)、郭錫良(2005:281-306)等。
    第五,其他類型的研究。這主要包括文字詞語的考釋與溯源類的論著,他們在研究時會談及某個語氣詞的某方面情況。主要有:郭愛平(2007:33)、陸從蘭(2011:11-13)、方有國(2009:170-174)等。
    綜上所述,語氣詞專題研究的成果相當豐富,其餘類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法、詞類等著作中。另外,古代漢語教材類的書籍也會談及先秦漢語語氣詞,各家教材內容體制不一,研究成果也不一,有綜述前人的,也有自家研究成果的,這類書籍也是我們的重要參考文獻。
    (二)古文字選讀類書籍 
    古文字選讀類書籍主要目的是普及知識,其在講解古文字的同時會涉及到語氣詞,並且對他們的功能、詞性等也作相應解釋。除了歸納各家意見外,往往還會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這類文獻必不能忽視。主要有:馬承源(1988、1990)、劉翔(1989)、高明(1996)、李圃(1981)、陳偉湛(1987)、陳世輝,湯餘惠(1988)、秦永龍(1992)、謝紀鋒、俞敏(1992)、湯餘惠(1993)等。
    (三)字詞典 
    這類著作主要是古漢語虛詞詞典,其中大多數同時運用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材料。他們在彙釋上古漢語字詞時常常會涉及出土先秦文獻中的語氣詞,有的雖然不是專門的虛詞詞典,但其釋詞廣泛,也會涉及語氣詞。字詞典的訓釋的優點在於能夠讓我們一目了然的知道該詞的基本用法以及用例等信息。所以這類著作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參考文獻。主要有:裴學海(2004)、楊伯峻(1981)、韓崢嶸(1984)、何樂士等(1985)、楚永安(1986)、王政白(1986)、陝西師大詞典編寫組(1988)、王克仲(1988)、 段德森(1990)、 陳霞村(1992)、張玉金(1994)、崔永東(1994)、方麗娜(1994)、余心樂,宋易麟(1996)、王海棻(1999)、白玉林,遲鐸(2004)、 楊樹達(2004)、 陳初生(2004)、 解惠全等(2008)、趙誠(2009)。
    三、問題總結與研究展望 
    縱觀近幾十年來對出土先秦語氣詞的研究,確實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無論是在研究方法、使用材料以及研究視角上,都做到了不斷創新、不斷吸收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但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其還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
    第一,在方法上。前人的研究方法還比較單一,大部分是以描寫為主,只是對各個語氣詞在材料中的情況進行清理和羅列,很少運用其他方法去做更深入的研究。
    第二,在材料上。前人的研究材料比較偏重傳世文獻,不是很關注出土文獻,往往忽視出土文獻的巨大價值,所以目前出土文獻語氣詞的研究還相當地薄弱。
    第三,在對語氣詞的界定上。前人對語氣詞的界定不盡統一,各家對詞類劃分所使用的標準不一樣,劃分的結果當然也不盡相同。有的把語氣副詞、感嘆詞等都當作語氣詞來研究,對它們之間的界限分得不是很清楚,這多少影響了我們對語氣詞的正確認識。
    第四,在研究內容上。前人的研究往往偏重於語氣詞自身功能的研究,他們對語氣詞的研究,千篇一律地描寫出語氣詞的語法、語氣表達等功能,很少有研究關注到傳統研究內容之外的東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