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出土先秦文獻語氣詞研究綜述(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 羅祥義 参加讨论

    2、以金文為材料的研究
    李曉峰(2008)、麻愛民(2010)、陳順成(2011)、武振玉(2011)等對金文語氣詞的研究已有綜述。這類研究的主要分歧在於對金文中的語氣詞的認定上,有的認為金文中語氣詞已經很豐富,有的又認為金文語氣詞貧乏。各家還對語氣詞的字形、用法等方面也有較多差異。這類文獻主要有:
    管燮初(1981:168-171,191)在對西周金文語法進行研究時,提取出金文語氣詞(按,包括語氣副詞)共17個:“隹”、“”、“”、“才”、“”、“帥”、“氒”、“”、“在”、“于”、“曰”、“”、“”、“猷”、“其”、“有”、“亦”。並把它們分為句首、句中、句末三種,句首出現的種類和次數最多,句末最少。同時還對它們的功能進行了詳細地論述。裘燮君(2000)對《銘文選》中392篇東周銘文作了全新統計,得出有語氣詞的銘文:春秋時期:吳王光鑒:已(1)(按,後邊數字表示出現次數);僕兒鐘:哉(1);壺:哉(1)。戰國時期:中山王昔鼎:哉(5)、施(也)(4)、者(4)、矣(1)、乎(2);中山王昔方壺:哉(1)、施(也)(3)、焉(2);中山國壺:者(1);陵君豆:哉(1);陳侯因敦:哉(1);新郪虎符:殹(也)(1)。並認為由於銅器銘文文體語言具有“語言因襲守舊,行文刻板化,用詞造句與口語脫節,多數為記事、自名體,少數為記言體,議論體罕見”等特點,才使得大量流行於商周口語中的語氣詞無法進入先秦銘文中,造成銘文中語氣詞貧乏的現象。張玉金(2004:185-193)用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相結合的方法,詳細地討論了西周漢語中的語氣詞,談到了金文中的“哉(、才)”字,文中根據其語氣表達功能將其列入感嘆語氣詞一類,並舉《師詢簋銘》、《禹鼎銘》中的例子進行說明。王穎(2004)認為西周金文和《尚書》中的“某若曰”中的“若”是相當於“惟”的句中語氣詞,其語法作用是加強語氣,使其後出現的直接引語更加引人注意。“某若曰”的用法是西周中期到晚期時間段特有的語言現象。梁華榮(2005:39-41)從西周金文中提取出語氣詞共26個,並根據它們句中位置和功用分為五組:(1)“唯”、“”、“則”、“廼”、“乃”、“”、“”、“”、“”、“才”、“曰”、“”、“”、“雩”、“延”、“弋”;(2)“于”、“有”、“唯”、“惠”、“弋”、“”、“妹”、“諆”、“其”、“廼”、“乃”;(3)“才”、“哉”、“”;(4)“已”;(5)“不”。認為:第一組語氣詞用於句首,作用是引起句子的開始,不表任何語氣,又稱為“發語詞”;第二組語氣詞用於句中,並對它們的作用及語氣表達功用進行論述;第三組是同一詞在銘文中的三種不同字形,用於句末,表感嘆語氣;第四組語氣詞用於句末,表肯定語氣,相當於傳世文獻中的“矣”;第五組作語氣助詞時表疑問,用於句末,讀為“否”,西周金文僅見一例。李山川(2007:59-68)從西周金文中提取出語氣詞共25個,分為六類來討論:(1)表零語氣:“”、“”、“卣”、“于”、“有”、“”、“隹(唯)”、“其”、“廼”。它們用在句首或句中,不表任何語氣,只起到調節句子音節的作用。(2)表莊重語氣:“隹(唯)”、“曰”、“若”。它們表嚴肅、恭謙、鄭重等語氣態度,是金文中特有的。(3)“才”、“”、“已”、“烏(嗚)虖(呼)”。它們用於句末,表感嘆語氣。(4)“必”、“尚”、“可”、“克”、“敢”、“義(宜)”、“允”,它們表主觀判斷的肯定語氣。(5)“其”、“是”。它們表祈使語氣。(6)“(將)”、“不(否)”。它們表疑問語氣。武振玉(2010:273-310)提取出兩周金文中的語氣詞共16個,分四類來研究:(1)句首:“雩”、“若”、“曰”、“夫”。(2)句首句中:“唯”、“其”。(3)句中:“亦”、“囟(斯)”、“殹”、“”。(4)句尾:“哉(、才、哉、)”、“虖”、“也”、“(也)”、“殹”、“矣”、“焉”。並統計其出現次數,考察其出現語境,討論其功能,對詞性和用法易混淆的詞進行辨析。思路縝密,論證詳實,有諸多獨到之見。劉翠翠(2010:97-98)從金文中提取出語氣詞共8個:“隹(唯)”、“夫”、“爰”、“其”、“哉”、“也”、“矣”、“乎”,並對其語法分佈及表達功用進行了闡述。趙晉鋒(2015:45-46)從中山國出土器物銘文中提取出語氣詞(含嘆詞)共6 個:“於虖”、“虖”、“於(嗚)”、“(哉)”、“焉”、“隹(唯)”,並統計其出現頻率,闡述其功用。另外,還有臺灣的碩士學位論文方麗娜(1985),在對金文的虛詞進行研究時,也對語氣詞進行了討論。
    3、以簡帛、石刻文字等為材料的研究
    春秋戰國時期語氣詞大量地出現,是語氣詞發展的高峰期。關於這時期語氣詞的研究概況,張玉金(2007)已提及。這時期的出土文獻主要以簡帛、石刻文字等為主,有許多能夠與傳世文獻對讀的材料。前人對它們的研究成果相當豐富,涉及語氣詞的還是以語法、詞類、文字考釋等論著為主,他們除了討論語氣詞在材料中的應用情況外,還把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中進行對比研究,還注重考察單個語氣詞的來源及發展變化。這類文獻主要有:
    吉仕梅(1997)對《睡虎地秦簡》中的“殹”和“也”的出現情況及用列進行清理,認為“殹”是秦人語詞,主要出現於官文文書,而“也”主要用於民間雜書中。魏德勝(2000:234-241)在討論《睡虎地秦簡》的助詞時,提取出語氣助詞“寧”、“焉”、“也”、“殹”、“矣”、“有”、“唯”等7個,並對它們的用法進行了闡述。韓劍南、郝晉陽(2004)從《周家臺秦簡》中提取出語氣詞共3個:“也”、“殹”、“者”。對它們的出現次數、功能等進行闡述,認為“殹”相當於“也”。張鈺(2004:38-41):提取出《郭店簡》中的語氣詞共13個:“也”、“矣()”、“安(焉)”、“在(哉)”、“乎(虖、)”、“夫”、“而已”、“已”、“耳”、“爾”、“與”、“牙(邪)”、“與(歟)”。並對“矣()”和“耳”的用法及功能作了論述,另外,還對“爾”的句法功能、語氣表達功用以及其在傳世文獻的用法的差別分別作了討論。周守晉(2005:96-99)討論了語氣詞“已”以及其與“矣”的關係。文中同意郭錫良先生的觀點,認為語氣詞“已”表一種限止語氣,是從動詞虛化而來的。並通過戰國出土材料中的語氣詞“已”的大量用例,來證明其具有明顯的動詞實義,即停止之義。同時認為,“已”和“矣”並不是同一個詞,雖兩者同表達陳述語氣,但其細微的差別在於:“已”在語氣上是限止,而加上了“矣”,語氣則由限止轉為開啟了。王穎(2008:196)認為《包山楚簡》中只有唯一的語氣詞“也”,並對其語法分佈及表達功用作了闡述。龍丹萍(2008:49-52)描寫出《郭店楚簡<老子>中》的語氣詞共8個,即“夫”、“故”、“也”、“安”、“已”、“與”、“矣”、“者”。並安其出現的位置從句首、句中和句末進行詳細地論述。李莉(2008)從《上博五》中提取出語氣詞共6個:“焉”、“也”、“矣”、“哉”、“與”、“乎”,以及語氣詞連用的情況:“也乎”、“也與”、“也耶”、“也夫”、“也已”、“也已矣”,並對它們出現的次數及表達功用等進行了闡述。楊繼文(2008)從《上博六》中提取出語氣詞共7個:“焉”、“也”、“矣”、“哉”、“歟”、“乎”、“為”,並對其出現次數及表達功用等情況進行闡述。張玉金(2008)用出土與傳世的《老子》諸本進行比較,認為後為了便於當時的人們朗讀和記憶,刪掉了《老子》中的許多虛詞,其中被刪掉的語氣詞有:“也”、“矣”等。熊昌華(2010:43)共描寫出《龍崗秦簡》中的語氣詞4個:“唯”、“也”、“殹”、“焉”。並對它們的句法分佈及語氣表達功用進行闡述。李明曉(2010:337-357)提取出楚簡中的語氣詞18個:“也”、“乎”、“矣”、“安(焉)”、“言(焉)”、“與(歟)”、“才(哉)”、“耳”、“爾”、“牙(邪)”、“氏(兮)”、“可(兮)”、“斯”、“已”、“於”、“夫”、“而已”、“焉爾”。並對它們在各個材料中的出現頻率、分佈情況作了系統地清理,還對其表達功能和具有方言差異的語氣詞作了詳細地論述。曹錦炎(2011)在對《上博簡》進行整理時,對《楚辭》中常見的語氣詞“兮”和“只”的相關問題提出了看法。認為“兮”、“可(呵)”、“旖(猗)”未必一定是通假關係,或許有方言等其他的因素。“只”和“也”在楚簡中構形極其相似,《楚辭》、《詩經》中作句末語氣詞的“只”其實就是“也”字。張玉金(2011:522-632)從戰國金文、戰國簡牘文字、戰國帛書和戰國石玉文字等材料中提取出語氣詞共13個:“也”、“矣”、“耳”、“而已”、“爾”、“已”、“殹”、“乎”、“與(歟)”、“哉”、“兮”、“焉”、“夫”。並對它們的句法分佈、表達功能、方言屬性以及出現頻率等方面進行詳盡的闡述。魏瑋(2013:35-37)描寫出楚帛書中的語氣詞有:“曰”、“思(使)”、“隹(惟)”、“哉”、“吁”共5個。並統計出它們在楚帛書中的例次,同時舉例對它們的語法功能、語氣表達功能等方面進行論述。李小璠(2013:44-46)認為語氣詞“兮”為楚方言詞,用於句中或句末,表示停頓或感嘆。並對楚簡中的“兮”作了簡要的討論,同時還對傳世先秦文獻中的“兮”的出現頻率作了詳細地統計。張玉金(2013)用出土與傳世的《老子》諸本進行比較,認為後人為了讓當時的人容易看懂,改動了《老子》中的許多虛詞,其中改動了語氣詞“乎”、“呵”、“與(歟)”、“也”等。另外,還有臺灣的博士學位論文如崔南圭(1982),對《睡虎地秦簡》語法進行研究時,也對語氣詞進行了考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