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国外面子研究的最新动态(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外国语》2015年第38卷第 周凌 张绍杰 参加讨论

    与此同时,相对于理论支撑下的交际互动面子研究,诸多实证研究依据不同语料及个案样本,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玩笑、嘲讽、调侃等话语,探讨交际互动与面子的关系。此外,非传统语言中的面子及其对比研究也逐步受到关注,如土耳其语、津巴布韦语与英语本族语的交际[13;14;30],表明了面子概念或面子行为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依据不同情境、立场在交际互动中动态建构的。虽然交际是动态变化的,面子在交际中可能会被修正更改,但一般来说,面子还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如荣誉和尊严是面子具有的内在特性[34]。多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互动研究映射出民族学视角对交际互动下的面子研究的必要性,这一视角能够丰富我们对面子在交际互动中的理解。总之,面子不同于个体的其他所有物,是在交际互动中建构生成的,正如Locher&Watts[27:12]所言,面子在个体与他人交际中产生并属于交际互动中的个体。因此,从交际互动的视角解释面子,对于认识面子的本质以及面子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3.身份特征与面子 
    基于身份的面子(identity-based face)研究近年来呈现逐步升温的态势,体现出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动向。Blitvich,Bou-Franch&Lorenzo-Dus[3:97-98]认为,面子研究,无论是从文化视角对原有理论的批判[28],还是学者们重返 Goffman对面子内涵解读的再挖掘[2],亦或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进行解读[1],都不能忽视近期应用身份理论研究面子所引起的重要反响。基于身份理论视角解释面子可以弥补交际互动视角的不足,即通过自我身份特征与他人及群体的联系,解释面子诉求或表征的背后原因,探究影响面子表征的社会文化因素。 
    身份理论[40]是继角色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之后发展起来的具有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虽然不同学者对身份做出了各种不同的阐释,然而他们普遍赞同身份的非给定性,即身份不是给定的,是自我找寻、自我设定、自我解释的集合,每一种身份都代表着特定的角色。Simon[36]指出,身份可以理解为是围绕着自我定义或者自我阐释,包括不同系统表征的一个社会心理过程的代名词,因此说身份概念是一个解读自我的强而有力的工具而并非是一个具体的简单名称。他认为早期的角色理论过于强调社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而符号互动论又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充分认识到社会结构的影响作用,身份理论的出现恰好能够弥补二者的缺陷,可被视为分析自我与社会互动的相对平衡的理论模式。一方面,身份理论承认社会人的互动建构性;另一方面,身份理论能够呈现出社会结构不同层面对个体身份建构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多的礼貌研究学者将面子问题与身份理论结合在一起。面子与身份的研究可以说是为礼貌/不礼貌研究和现代社会学趋向研究开创了先河。基于Simon的自我方位模式以及心理学家Schawartz[32]的社会价值量表,Spencer-Oatey[38]主要从身份面子的视角解读面子敏感因素,提出面子敏感因素一方面是交际个体的特质,另一方面则是社会身份面子中他人、集体对其行为的关联互动评价。Spencer-Oatey[39:639]注意到面子研究无可避免地与自我概念相关联,并且这一方面的研究都与身份概念相关。在Simon[36]的自我方位模式以及Brewer&Gardner[6]的理论模式基础上,她从自我面子、他人面子以及集体面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解释人际交往中的面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人际交往离不开面子行为与身份构建的运行机制,同时个体的身份特征如权势、距离等对面子理解和面子行为的选择有一定影响。Kozin[23]赞同先行研究对面子特定的个体属性的解读,认为面子是个体在所处特定的社会团体中的呈现,而面子管理与身份的建构是一个协同共建的过程[29:76]。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面子管理可被看作是身份建构的一个部分。此外,关系工作可被理解为是身份建构的另一个方面,同时身份建构又是促进关系交往运作的必要过程。通过对访谈语料的分析以及多层面模式的讨论,她指出身份与面子两个概念不能合并为一,英语为非母语的交际身份不是构成面子威胁或维护的内在因素。交际者的身份映射是通过关系交往模式在与他人的交际互动中共建的。此外,Joseph[22]在肯定面子与身份的区别与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英格兰口语对话语料的分析验证,从交际双方的面子行为和身份行为出发,提出相对于说话人的意图而言,听话人的理解更为重要,也是面子与身份实证研究中的核心要素。 
    Haugh&Bargiela-Chiappini[16:2073]认为现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将身份理解为根植于交际互动之中,因此身份特征较先前的理解相比少了些稳定性、持久性。然而,从文化本位的观点看,面子在跨文化交际中显现得相对稳定、持久。因此,他们认为人类学视角的面子研究仍不多见,我们需要更多的实证性研究证据来揭示面子在长久人际关系中的产生和维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