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活”了地名 添了记忆——南京市区划调整中地名选择的得与失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光明日报 郑晋鸣 许应田 参加讨论

    灯光渲染下的石头城,楼船夜雪中的秦淮河,车水马龙的水西门……近日,在首届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摄影展上,南京的一个个老地名在光与影中亮相,有的彰显繁华,有的凝结古意。它们从旧时光中走来,在岁月的更迭中承载与见证着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风华,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对这座古城以及许多老地名的记忆。
    消失的地名何处寻 
    五年来,旧物收藏者万俊共搜集了几百张南京旧门牌。在这些门牌背后,大多是已经消失了的街道、小巷,以及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在老城南拆迁时,万俊看到很多老门牌被漫不经心地扔在垃圾堆里,“我心疼啊,评事街、马台街、箍桶巷……这些门牌是绝对的南京符号,要是丢了,可再也找不着了。”
    南京的老地名有一万多个,几乎每一个老地名都能讲出一段故事。相传箍桶巷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明朝时江南首富沈万三家的箍桶匠居住于此,他手艺精湛无人能及,慕名前来学艺的人络绎不绝,渐渐地人们就把这里叫作“箍桶巷”。“在很多年前,我就喜欢穿行在箍桶巷长而曲折的支巷中,古韵之风扑面而来。”万俊说,虽然现在的箍桶巷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影子,但仍然是闹市中的一片清凉空间。
    如果说像箍桶巷这样的老地名是城市空间文化记忆的延续,那么诸如杏花村这样已经消失的地名则是文脉支流的断层。晚唐大诗人杜牧途经江宁时,吟咏出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佳句,杏花村也随之名扬四海。但后来战火纷扰,村落日渐荒废,如今已荡然无存,杏树青旗、掩映如画的诗意画面也只能停留在人们的想象当中了。
    “南京是全球第一座把历史地名列入非遗保护的城市。”中国地名城市专业委员会地名专家组组长薛光说,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今南京消失的老地名有1900条左右,仅新世纪以来,就有200多个老地名从南京的地图上消失。为怀念这些老地名,南京市民海选出了“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仁孝里、凤凰台、赤石矶……”在不少老南京眼里,这些地名寄托着他们浓浓的乡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