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汉语史研究要避免落入新材料的陷阱(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文汇报 黄德宽 参加讨论

    三、客观判断出土文献的语料价值
    经历秦始皇焚禁《诗》《书》、百家语之后,先秦典籍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废除《挟书律》、广开献书之路,幸存的先秦典籍才得以重见天日。传世的先秦典籍除民间所藏的古本外,许多是通过口传而重新转写的本子,这就使得传世的先秦典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新发现的出土文献资料大都是秦火之前的遗物,其抄本更加接近于古籍原貌,其语料价值也自然更高。与传世文献相比,一般说来,同一古书的出土文献抄本,通常要比传世的本子近真,因此,出土文献理所当然地比传世文献具有更高的语料价值。
    根据出土文献资料呈现的情况,先秦书籍的形成和流传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有些书籍是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多人加工完善后才形成的,有些书籍因为某些原因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人为的改造,有些书籍因为流传路径和传抄时依据底本的不同而形成异文,还有些书籍在流传和转抄过程中会出现错简、脱衍、讹误等问题。因此,汉语史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时,对所据资料语料价值的判断远不是依据“出土”还是“传世”的,就能得到准确无误的结论。只有通过对所据资料的细致比较分析和深入研究,才可能对其语料价值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如《老子》《周易》等,都有战国楚简本、汉代简帛本和传世文本,比较不同时代的文本,不仅对思想史、文献流传和发展研究意义重大,对汉语史研究也很有意义。从语言运用的层面,我们将《老子》战国简本、马王堆汉墓帛书本、北京大学汉简本与传世本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帛书本之于简本,北大本、传世本之于帛书本,既存在着沿袭传承关系,也存在着增删改造的差异。相比较而言,简本的语言表达更加自然通畅,文气贯通,体现了战国时期汉语表达的习惯和特点;马王堆帛书本与简本相比,传抄过程中有明显的后人改动痕迹,这些改动除内容的变化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这既可能体现出语言的时代发展,也可能受传抄者个人表达习惯的影响。传世本与出土文献诸本相比,除了沿袭帛书本、北大本的某些增改外,最突出的就是大量虚词的删省,而虚词的删省则很有可能受司马迁《史记》所说老子著《道德经》五千余言的影响。这些删改导致了传世《老子》文本与先秦汉语实际面貌的差异加大,因此,从汉语史语料价值看,战国简本更加近真,汉代简帛本又优于传世本。
    这个例子表明,一般说来出土文献抄本时代越早就越接近成书时代的语言面貌,其语料价值也自然越高;文献流传时代越久、环节越多,文本变异和改动的可能性就越大,文本语言离成书时代的语言面貌就越远,其语料价值也就相对越低。
     
    (作者为安徽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