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网络语言文字不能跳出法律“田字格”(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法制日报-法制网 张昊 参加讨论

    发泄本质挑战传统规范
    王超就职于广播电台,业余时间,他也常看各种网络直播。他向记者说起“人人都是主播”的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的差别。
    王超在工作中使用的语言是标准普通话,播音工作中的语势语色采用播音专业标准;主持工作中采用基于标准普通话的通俗化——类生活语言的表达。
    “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要求语音绝对标准,表达方式、语法规范,语音语色要大方得体。”王超说,“网络主播和我们日常工作的语言表达基本没有可比性,不是一个语言体系。”
    在王超看来,网络主播表达方式更多元化,但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仅停留在日常生活交流的语言层面。不过,一些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也在调整自己的语势,改变“高高在上”的形象,尝试用个别网络语言“卖萌”拉近和受众的距离。
    广电媒体尝试用网络语言“卖萌”会是怎样的效果?
    徐旭向记者推荐了某省级电视台的一档综艺节目。记者发现,在节目里,主持人也使用了“迷之审美”“么么哒”等网络语言;配合节目内容,特效字幕也用到“受到一万点伤害”“巨嗨森”等网络语言。
    李宇明说,在网络上,一些年轻人显示出语言智慧,专门造一些比较新奇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一些新奇的语言也会进入到大众语言生活中,比如“给力”,但多数是昙花一现的语言游戏。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李宇明认为,网络语言非常有活力,也非常有冲击力,对传统语言规范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思考。
    王超认为,网络语言的诞生和发展始于互联网带来的传播形态变化,具有去权威、去中心化、去标准化的特点,网络语言是年轻人为寻求属于自身群体的认同感和排他感,而造出的区别于官方语言体系的语言体系,带有自嘲、讽刺、宣泄的意味。
    在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震云看来,网络让人们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发挥、自由表达,网络语言的本质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内心发泄。
    黄震云说,网络语言带有低成本、隐蔽性、虚拟化、攻击性的特征。在网络表达空间中,存在很多恶意、过激、谩骂、无序无主题、故意让人听不懂的情况。网络语言是非官方的、自由的,又具有隐蔽性,人们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表现出来。正因为低成本、隐蔽性、虚拟化才容易产生攻击性。
    网络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比较,专家和业内人士给出形象的比喻。
    “网络文化带有地摊性质,偶然能淘个宝回来。”黄震云说。
    王超把网络语言比作零食或快餐,通用语言文字就像大米、白面做成的正餐。“零食快餐很受欢迎,但多数是垃圾食品,不能多吃。极少数的零食偶尔也会被纳入到主食行列中,但大部分难登正席。同网络语言相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备更广泛和更长远的传播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