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引爆”最伟大的语言创造力——解析国际母语教育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教育报 潘涌 参加讨论

    自20世纪末以来,国际母语教育的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愈来愈引发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入的背景下,优化未来公民的语言能力实质上就是强化国家明日文化建设的创造力。母语兴则民族兴,母语强则国家强。
    全球母语教育新趋势
    积极语用 表达为本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国际母语日”,旨在强化母语的自觉意识并推动各国母语能力的建设。201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教育部在苏州联合举办世界语言大会,以“语言能力提升与语言教育”为主题,形成了“建设国家与人类语言能力”的全球共识。
    那么,“语言能力”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妨通过国际主流观念来洞悉其底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从1997年开始设立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将强烈的未来意识和个人能力本位意识具体化到各个学科的测评领域,特别是母语教育领域。
    该项目强调母语教育的本质是练就学生全面、完整和积极的语用能力,而非承纳固化的语知和语识。而且,“语用”之“用”具有多维度、螺旋形递进的层级,其中最高级的标志是学生“能在比所阅读文本更高的概括水平上给予反思和评价,面对新信息时能够克服先入为主的看法,并利用超越文本的深刻理解,以批判性观点来看待其中的问题”。在这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所阅读文本更高的概括水平。换言之,就是要求学生能够“俯视”文本,发挥自己真实的思想力。这种高水平的概括能力,具体表现为对已有文本的“反思和评价”。
    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标准可以看出,高阶层的语言能力不仅仅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记忆,也非机械层次的朗读或默写,而是超越文本的批判性反思和建设性评论,不仅仅是“接受”文本中的观念、知识或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是通过批判性思考“重建”文本。唯此,最后才能培养考生创造性的语言能力。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从每个国家后续劳动者的精神竞争力与创新力的战略视角,来考查当前学生的语言能力所处的层次及其可能对本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促进或制约程度,为考生所在国的发展决策提供详实参考。这种战略视野正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所必须具备的。该项目对基于阅读的语用能力的定义,广泛影响着当代国际母语教育的主流观念,即母语教育必须指向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从语用学立场分析,语言能力有内语用与外语用、输入性语用与输出性语用之分。在语言学学术史上,由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所开启,历经索绪尔、维特根斯坦、奥斯汀、塞尔、乔姆斯基等哲人之思的学术长旅,贯穿着一条从语言学到语用学的学理主线——人类持续深入地将研究重心置于作为存在主体的言语生成、表达和创造之上,共时态的静态语言观逐渐转化到历时态的动态语用观,全部语言之“用”则聚焦在思维主体在特定语境中的独立表达。简言之,全球语言理论与语言教育的迅速发展,共同遵循着母语教育的哲学元命题——积极语用,表达为本。
    阅读教育
    以独立评论砥砺表达力
    新世纪以来,各国阅读教学理念发生了新的蜕变。语用学视野中的阅读观认为,阅读是学生主体输入、筛选和评价文本对象的信息与观念的行为过程。由此而开启了从“接受本位”到“表达本位”的教学范式转型,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对独立母语评论的普遍倡导。
    在世界各国母语教育的目标体系中,最鲜明、最深沉的是提升自由思维品质,高度重视对学生“母语评论”能力的培养。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有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一名自主的行动者,表达意见。”在外国的母语教学中,“评论”是一个指涉丰富、用途广泛、意蕴深沉的专业术语。“评论”本身没有褒贬色彩,唯有被言语主体使用的时候,它才显现出明确的价值意蕴。它既含有否定意向的质疑或肯定意向的褒扬,更泛指基于独立人格、源于自由思想的个体言说,所以这是发挥每位学生主体精神、弘扬其自由辩说、炼就其母语创新智慧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