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外语学习步入“多语种+”时代以英语为代表的“西语独大”格局将发生重大改观(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文汇报 樊丽萍 参加讨论

    一批外语院校纷纷在小语种人才培养上“加码”
    对未来主导语言的分析,并不只是象牙塔里语言学教授们感兴趣的“学术游戏”,事实上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是参与全球治理,还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对非通用语种的人才储备,已日益和国家的“硬实力”挂钩。
    记者注意到,最近一两年,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代表的国内一批外语类院校,在小语种的开设和人才培养上都有“加码”之势。仅今年,北外就新开设了蒙古语、泰米尔语、孟加拉语及菲律宾语4个语种课程,而在该校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开设计划上,开有格鲁吉亚语、亚美尼亚语、摩尔多瓦语等11个非通用语种。
    在上外,小语种人才培养也走出一条全新的路径。“结合国家战略,上外将有选择地聚焦一些国家急需的战略语言,拓展小语种人才的覆盖面。”上外党委书记姜锋举例,今年上外东方语学院对印地语专业的学生首次开设乌尔都语课程。乌尔都语不仅是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之一,而且也在印度、孟加拉等国家的穆斯林之间通行,目前这门语言的使用人口超过1亿,“我们国家对部落的关注远远不够,研究相当匮乏。比如印度当地的很多部落,人们基本不说英语,使用的都是乌尔都语”。这也是上外将乌尔都语界定为“战略语言”、开启人才培养的原因。
    应对“多语种”时代,高校须有准备
    从今年9月开始,上外在传统中英双语翻译的基础上,开始招收阿英汉三语组合翻译专业硕士;按照上外高级翻译学院的计划,今后还将逐步增设朝汉英、西汉英、泰汉英、日汉英、波汉英等多个三语对的卓越翻译人才培养项目。另一方面,该校的新闻传播、国际关系、法律、经管等学科,在硕士培养阶段也开始面向非通用语种招生,致力于整合既有学科资源,培养非通用语种的国际传播人才、国际事务人才、国际法律人才、国际金融人才等。
    用姜锋的话说,这是一种应对未来“多语种+”时代高校必须要做的准备。所谓“多语种”,指至少精通两门以上第二语言,具有出众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指的是“互通互联”。“毫无疑问,实现这一目标,对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意味着挑战,需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教改加以推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