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开课传承方言,值得尝试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温岭日报 陈明方 参加讨论

    本学期,横湖小学将温岭方言列入必修课一事在虎山论坛上引来市民关注。正方观点:开设温岭方言必修课不会影响学生普通话的接受,而且温岭好多的老话、谚语、顺口溜只有用方言表达才能突现出它的风趣和幽默。特别是人在他乡,听到乡音,让人亲切,使人振奋。反方观点:学生学了方言,作文会“白字连篇”,开设“温岭话”课还须谨慎。
    学会讲方言是否非要在学校开设必修课,暂且不作定论。就方言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最为自然纯朴的原始语言,作为日常的语言形式存在,不仅能直接不加修饰地表达人的思想,还能通过方言表述呈现风土人情,地方特色。方言浓厚的地域韵味,蕴含着本土化、民族化的内容。一个地域如果不以方言形式呈现,不通过方言说话,就难以展现本土特色,无法弘扬地域文化。同样,一个地域缺少了方言交流,人际间活动就显得有些客套,少了些柔和感和亲和力,甚至是可信度。所以,方言既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也是传承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催化剂,同时也是人类共同生存发展过程的黏合剂。
    当下,说普通话已显得很普遍,不少老者或是小孩都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学习普通话似乎更有天赋,发音标准,词汇丰富,这是除了一些家长有意识地强化孩子的普通话教育外,更是与学校、电视等媒体推广使用普通话不无关系。然而,随着社会交往的深入和普通话的广泛应用,方言在青少年一代中却有被冷落的势头。在日常生活中,许多青少年朋友更喜欢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使用方言说话时反而显得生硬,不流利,有的“洋夹土”,有的甚至语塞不能正常表达。不用说方言中的一些幽默风趣的谚语他们不会表述,更是听不明白谚语、顺口溜中的寓意。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竟然开口说不好当地方言,岂不是令人匪夷所思。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推广使用普通话的确能消除一些语言上的隔阂,有利于社会交流。但是,方言遭遇冷落的局面如果被延续也一定是非常尴尬的,一方面地域古老传统的文化将有被消退、直至消亡的危险;另一方面地域方言将会失去原有韵味,成了五味杂陈的“三不像”、“不地道”,最终也会消失。其实,这些年来各地都在采取不同方式拯救方言以使其不失传,上海等地的一些学校、幼儿园早在数年前就着手尝试着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来鼓励学生大胆说讲方言。不仅在课堂中开设方言广播,还在课余时间里,以各种各样的本土童谣和弄堂游戏让孩子们参与方言的表达,做到教学中,方言、普通话一视同仁,各不偏废。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人贺知章这首包含浓厚乡情的诗,让人读来感怀万千,不禁对方言感到崇敬和珍惜。没有了方言就没有了乡音,没有了方言就少了一份同乡人的亲切。诚然,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本土特色,应该保护。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通过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方言的学习和传播,值得尝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