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符号的作用,就相当于那句‘亲’,谁心里都明白,真正熟的人直接叫名字或外号,不熟但是必须一起合作的人才会称呼‘亲’。”Kelly Wu是一家世界五百强外企的合伙人秘书,一天8小时几乎都用来趴在电脑前给各部门同事发邮件协调工作,公司内部邮件禁止使用表情符号的新规让她抓狂:“不让用表情,我都不知道邮件该怎么写了!又要推他们去做活,语气又不能显得生硬,实在太费劲了。要搁以前,句尾加一串小笑脸就OK了。” 这么看来,那串黄色的小笑脸的确是造福人类的伟大发明。 美国时代 先有笑脸后有脸书 如今,无论是外国人的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还是我们的微信、微博、QQ,都充满了各种表情。表情符号成了现在互联网的标配,不过表情符号的年纪却比互联网大得多。 早在19世纪,就有人用过表情符号了。1862年,《纽约时报》刊登的林肯总统演讲稿中就出现了符号“;)”。不过,后来证据表明,这其实只是个排版错误。《纽约时报》排版工让林肯总统稀里糊涂地成了表情符号“鼻祖”。 现在很多人认为,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是“笑脸之父”。但是那个“两点一弧”的标志性笑脸符,其实诞生于另一人之手。 1963年,美国商业艺术家哈维·鲍尔受邀为一家保险公司设计Logo。鲍尔只用了不到10分钟时间,就让明黄色的底图上流淌出一道欢快的弧度,再配上一双单纯的眼睛。此次设计鲍尔只得到45美元设计费。 费城的两兄弟莫雷·斯班与伯纳德·斯班看到了笑脸符号巨大的市场潜力,1971年他们为其注册了商标,一年多时间就卖出了数千万枚笑脸徽章,营业额达150万美元,兄弟俩成了知名的“笑脸兄弟”。不过,连“笑脸兄弟”也想不到,如今全球的表情符号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5亿美元。50多年前,这张笑脸诞生时的价码仅仅为45美元,就连股神巴菲特,也只能在半个世纪里让1万美元增值到这个数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