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纯净汉语“口感”如何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三秦都市报 newdu 参加讨论
这两天,有关“汉语纯洁性”的口舌之争打得不可开交。
    先是《人民日报》记者在《“零翻译”何以大行其道》中发问:“WiFi、CEO、MBA、CBD、VIP、 PM2.5, 大量外语词不经翻译就见诸报端,甚至还出现在某些严肃的学术期刊里。可是,这样的‘零翻译’,不知有多少读者看得懂?”接下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评论反驳,“如果以是否有外来词作为判断‘语言纯洁性’的标准,恐怕没有语言能称得上‘纯洁’。”之后,《环球时报》以反问做标题,《保持汉语纯洁性,何错之有》,作者质问,“先人能翻译出禅、民主、飞机,后人就对 CPI、 WiFi、 VIP 无能为力了吗?”
    围绕这一争论,《财经》、《京华时报》等国内一线媒体先后入场,及至网易、新浪等多家网媒也卷入其中。维护“汉语纯洁性”,不再只是专家、学者心忧的话题,俨然变成全民大讨论。
    汉语要不要纯洁,关系着每个人。它规范着怎么说,怎么表达,而表达,是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前提。在很多人看来,怎么说是个人自由,用不着专家“横加干涉”;但另一方面,一任英语肆意入侵,又被指责为对汉语传承的不负责。汉语纯洁之争,表面看是实用与道义之争,深层次看,却是如何看待表达自由之争。究竟宏大的集体使命与个体自由的权利,哪个更高级,更该被尊重,或许是场难有结果的激辩,却也恰恰触及转型中国社会思潮的动脉。微言不耸听
    汉语纯洁下的对话 @走起: 甲:美女,你“腾讯即时通讯软件”(QQ)号是多少啊?乙:有病!
    想起韩文“驱逐”汉字 @评论员何家维: 当韩国人要求把汉字从韩文里赶出去时,中国某些专家嘲笑韩国人心胸狭窄;而到了汉语这里,又说外来词汇影响汉语纯洁性。专家们那张嘴,自己打了自己耳光还不觉得。
    文化断代的遗憾 @谢作诗: 是谁破坏了汉语纯洁性。一代人该读书的时候没有读上书,以致像我这样的大学老师,写东西没有文采,还语病连连。文化这东西,一代断,代代断,你去让大学生写个东西,有几个语句是通顺的?
    绝对纯洁不符合哲学 @一无所有: 语言不纯洁性是绝对的,因为这个世界的不纯是绝对的,要想绝对的纯不符合哲学思想,也是不符合现实的。
    汉语纯洁不用担心 @手浪用户2329292571: 外来语被汉语改造、融合。比如“棒”极了。这是英语里的“镑”,喻有钱;磅,喻有分量。否则,直而能握的长棍,能作称赞之词吗?再如纽(约)的谐音牛,英语意“新”。吹牛就是编造新闻。这俩外来语如今被汉语纯化,没了外来痕迹。汉语的纯洁是不用担心的。
    今人翻译太偷懒 @静默之器: 当初的电灯、电话、电影、电视、电脑、电波、电磁、电线、电源、电池、电压、电流、电阻、电感、电容、电抗、电偶、电刷、电动机、电磁场、电动势、电辐射……这些词汇,前人怎么翻译过来的?问题是,现在人太懒了,只会一味照搬外来词,不懂得巧妙把外来词变成我们的词汇。一家之言
    纯洁性不能靠日常语言来维护张闳(学者):有人觉得英文缩写出现在汉语中,是一种文化殖民,是西方文化强势的表现。这种说法是一种文化的神经质。文化从来就是一种殖来殖去的东西,文化传播不就是从一个地方殖到另一个地方吗?文化殖民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殖民来的。说到底,事情没有那么严重。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像洋泾浜英语等等,就是为了交流便利,约定俗成形成的。
    外来语在汉语中有个自然淘汰过程,有的会死亡,有的会存活,流传下去。能不能存活,不是靠行政命令说了算的,要看它自己的生命力。
    汉语伟大在于包容而非纯洁令狐补充(《时代周报》评论员):稍具常识就该明白,一门语言之伟大,在于包容而非纯洁。只因古汉语从西域佛经,现代汉语从东洋和西洋,吸纳了诸多词汇、短语和缩略语,今天的中文才如此丰饶而优美。古代将外来词汇彻底汉化,与今日让外来语华洋杂处,两种手法,异曲同工,无非都是因势利导,力求达意传情简捷,以受众的理解为第一要务,并无优劣之分。至于有人哀叹,如此中英文杂陈,汉语300年就会消亡。这种无法验证的妄言,才是汉文化里应该立即清理的垃圾。
    语言的“贞操”就是随大流李湘宁(《财经》新媒体记者):这些年,汉语也没少破坏英语的“纯洁”与“健康”。据欧洲人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当然,道理总是论不完的。维护汉语纯洁性,令人想起当年,一度将新翻译词汇称为“亡国之音”的张之洞的尴尬。张之洞有次请幕僚路孝植拟办学大纲,见拟文有“健康”一词,勃然大怒,批道,“健康乃日本名词,用之殊觉可恨。”掷还。路孝植回曰:“名词亦日本名词,用之尤觉可恨。”所以说,舌头长在自个儿嘴里,笔头在自个儿手里,咱还是用舌头投票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