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语言漫谈 >

“一应俱全”和“应有尽有”来源和结构考辨(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汉字文化》2015年第1期 周广干 参加讨论

    董志翘、蔡镜浩(1994)在《中古虚词语法例释》中也指出“应”经常用于名词或名词短语前,表示范围的总括,可以理解为“凡”、“所有”、“一切”,所举例句如: 
    (24)应诸究疾,咸加赈恤。(《梁书·武帝纪》) 
    (25)陵母遂乃吃苦,……仰面向天哭:“大夫娇子王陵”一声。应是楚将闻者,可不肝肠寸断。(《敦煌变文校注·汉将王陵变》) 
    (26)近世用汤者全不,应汤皆用煮散。(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六) 
    “应”总括的对象可以在“应”前,如“规划计较”;而更多的是在其后,如“诸罪失”、“诸究疾”等等。“应”所总括的对象都是复数概念,这是没有疑问的。“应”在使用中也常常跟其他总括类词语相应出现,如上引例句中的“一”、“并”、“咸”、“皆”等等。尤其是例(22),“应”和下一分句中的“一”都用以总括“诸罪失”,可见“一”与“应”的联系,进而可证明“一应”成词是有相应基础的。 
    由此可见,“应”的总括用法最迟在六朝时期已经产生,表示“所有、一切”时,“应”在句中用作主语,大致与总括词“凡”相同,一般位于其所总结概括的事物名词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语双音词迅速扩张和进一步巩固、定型的时期,有了共同的语义基础,随着“应”总括用法在中古汉语时期的产生,与之有着相同语义的“一”后来又与“应”并列复合,形成双音词。“一应”成词之后,在语法位置上与“应”相同,在较早的使用中,也是常常位于其所总括的事物名词之前,不过随着汉语总括词语“左向”指向的历史形成,“一应”也逐渐发展出“左向”指向的倾向,也就是说“一应”总括的对象前移,而“一应”出现的位置逐渐后移,用以回指前文(在线性序列上是“左向”)的内容,这种情况下,“一应”后面就可以直接加入谓语成分了,加上“一应”与“俱”的同现增多,从而为“一应俱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根据我们的检索,最迟到明代的文献,已经出现成语“一应俱全”,可以将《汉语大词典》的书证提前,例为: 
    (27)四至明白,内有房几间,门窗户口、园林竹木一应俱全,尽行出卖与某名下为业。(明陈继儒辑《捷用云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