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现在已基本符号化,如果要分析构形可认为其由“一”、“止”两部分构成,基本看不出古人造字的意图,这时候我们就要借助“正”的古文字形体来探求古人在造这个字时的想法。 殷商甲骨文: (合集27194) (合集36534) (合集6441) (合集1587) (合集6409) (合集6993) (合集27333) (合集31791) 商代甲骨文“正”字的第一种形体上部是一个方形,类似于现在的“口”字,表示某个区域或目的地,下部是“止”字,“止”原本是为“脚趾”之“趾”所造的字,从甲骨文的字形即可看出,其右部的一划表示大脚趾,整个“止(趾)”字是填实的; 第二种形体,上部表示区域的方形填实甚而趋于一横划,下部的“止(趾)”由填实转而线条化; 第三种形体“止(趾)”形的大脚趾朝向左,与一、二两种形体相反,但所表示的意义不变; 第四、五两种字形上部的方形与下部的“止(趾)”形均线条化了,且二“止(趾)”形方向相反; 第六种形体“止(趾)”形的大脚趾单独书写成一划; 第七种形体下部的“止(趾)”进一步线条化,形体也稍有讹变。 从甲骨文的字形我们可以看出“正”字所表示的意义为一只脚向着某个区域或目的地行进,所以“正”是为“征伐”之“征”所造的初文,第八种形体就是“征”字,是在“正”字的基础上添加意符“彳”,“彳”表示行动类义,正与“征”含有行动类义相符。后“正”、“征”二字分化为两个字,表示的意义就各不相同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