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30年来汉语虚词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当前课题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言教学与研究》 张谊生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汉语虚词具有不同于印欧语虚词的特点,要想全面深刻地揭示汉语语法规律,科学合理地阐释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对应或不对应的关系,就必须花大力气对各类虚词进行尽可能详尽透彻的研究。30年来,汉语虚词研究最为重要与富有前景的领域涉及语法化、主观化、词汇化、构式化、标记化、元语言、语义地图、附缀化八个方面。当然,当前虚词研究也存在着一系列不足与需要进一步突破之处。
    关 键 词:虚词特征 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 当前课题
    作者简介:张谊生,男,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尤其是与汉语虚词有关的语法化现象,以及当代汉语虚词的演化规律和新兴的词汇化现象。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程度副词的生成、演化及其当代功能扩展的新趋势研究”(15BYY131)、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介词演化的规律、机制及其句法后果研究”(13YJA740079)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当代汉语流行构式研究”(2012BYY002)的专题性成果之一,并获得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计划规划项目资助。
     
    零 前言
    众所周知,汉语具有严格意义上的语法学,迄今还不到120年;而成系统、有创见的成果迭现,主要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这段时间。这30多年来,语法研究包括虚词研究突飞猛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局限与不足,更应该明确未来应该前进的方向,尤其是需要认识存在的问题,知道当前应该亟需努力抓紧从事的研究课题。
    笔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汉语副词及相关的虚词,在多个方面都作了努力与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遇到了一些挫折,更积累了一系列的经验。所以,希望通过认真的调查与总结,对这30年汉语虚词研究的发展趋势、存在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汉语虚词的基本特征与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汉语是一种形态特征很不发达的分析性语言,许多在印欧语言中分别由各类实词的屈折形式承担的语法任务,在汉语中往往要借助于助词、副词、语气词、标记词乃至方位词、趋向词等各种虚词和准虚词来完成。当然,汉语的介词、连词等虚词也承担了各种重要的语法任务,只是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各具特色的介词、连词。就汉语虚词自身的特点来看,尽管绝对数量并不很多,但功能和用法纷繁多样,不但使用范围广、频率高,而且其内部各小类和成员之间个性突出、功能不一,用法多样、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和类推性。因此,要想全面深刻地揭示汉语语法规律,科学合理地阐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对应或不对应的关系,就必须花大力气对各类虚词进行尽可能详尽透彻的研究。也正因为汉语虚词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自《马氏文通》以来,尤其是最近这30多年来,现代汉语虚词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虚词的各个领域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创获。
    纵观整个汉语语法研究史,可以清楚地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30多年来,汉语虚词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学者们发表了大量各具特色的虚词研究论文与专著,其中相当一些成果不乏真知灼见。尤其是大多数研究已不再满足于对各类虚词用法进行词典式的一条一条义项的描写,而是开始注意到这些语法意义之间的沟通,以建立起语法意义的网络系统;不仅仅是对个别虚词做孤立的分析,而是开始注意到类聚虚词或相关虚词的综合与比较;不仅仅是单视角地就虚词研究虚词,而是多视角地把虚词跟句法结构、语用功能乃至认知背景等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也不仅仅是共时地、静态地对虚词进行描写与分析,而是历时地、动态地进行纵横互证的研究与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虚词研究最重要的发展就是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理论上兼收并蓄,方法上博采众长,可以说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汉语虚词研究更出现了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就虚词研究的具体成果而言,除了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之外,侯学超、张斌、朱景松分别主编了《现代汉语虚词词典》①;21世纪初还出版了《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丛书》②。至于陆续出版的各种虚词研究著作,数量更是十分可观,比如,现代汉语介词研究著作就有③:金昌吉《汉语介词和介词短语》(1996)、傅雨贤《现代汉语介词研究》(1997)、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2002)、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2003)、周文华《现代汉语介词习得研究》(2011)、李德鹏《现代汉语双音节介词成词研究》(2011)、万莹《相似介词“X”与“X着/了”比较研究》(2013)等。现代汉语副词研究著作则有: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2000、2014修订)、周小兵、赵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2002)、张亚军《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2002)、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2004)、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2008)、杨德峰《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副词定量研究》(2008)、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分析》(2010)、史金生《现代汉语副词连用顺序和共现研究》(2011)、邹海清《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功能研究》(2011)、季薇《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研究》(2011)、尹洪波《否定词与副词共现句法语义研究》(2011)、高顺全《多义副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研究》(2012)、张则顺《现代汉语确信副词研究》(2015)等。至于发表在各种专业杂志、学术期刊与论文集刊中的虚词研究学术论文,以及硕、博士论文,更是多到难以计数。
    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定式,作为汉语表达的基本语法手段之一的虚词,必然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只是不同历史时期变化的方式、速度和作用、结果有所不同。30多年来,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语用乃至语音等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新词新语的不断产生不同,语法变化尤其是虚词变化,相对隐蔽、缓慢而不易察觉,因而很容易被忽视。所以,这些年来,研究新词新语的论著很多,研究当代虚词变异的论著就很少。其实,语言传播的方式已发生了重大改变,特别是网络交际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使得大量特殊的甚至临时的语法手法能够迅速在语言交际中被模仿类推而广为接受,从而导致汉语表达方式,包括不少虚词的用法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一些细微的变化就会从量变转向质变。如果仔细比较一下30年前后的虚词用法,就可以清楚看到,当代汉语虚词在性质与范围、功能和特征、作用与功效、发展和趋势等各方面,都已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近15年来,当代汉语虚词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这些年来,语法学者在研究虚词用法和探索虚词演化时,尽管也曾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当代汉语虚词的发展与变化,其中有些个案分析还十分深入,但是,有意识地对当代虚词的发展趋势和演化规律进行成系统、多角度的考察与研究的,迄今还相当少见。
    经过深入调查与多方比较,我们认为,这30年来当代汉语虚词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语法功能的扩展化和中和化;(2)表达作用的细化、转化和主观化;(3)常用虚词的构式化与标记化;(4)新兴虚词产生与流行的快捷化与简易化。然而,目前出版的虚词词典、撰写的语法论著,乃至各种通行的对内、对外汉语教材,所涉及到的虚词部分大都是按照以往的观察编写的,还较少反映那些已经或正在变化的现象、用法和规律。这种状况对于当前汉语虚词的研究、教学和应用,都是不相适应的。有鉴于此,下面力求从多个角度切入,对当代汉语虚词的特征尤其是虚词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主要根据不同虚词的特点从不同的侧面切入,分析当代汉语虚词变化的性质与特征、规律与作用、动因与机制,着重对那些变化比较显著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变异现象作一个宏观的概述;尽可能地揭示当代汉语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标记词,以及准虚词——方位词、趋向词的发展趋势与当前课题,为广大的虚词研究工作者,尤其是广大的研究生探究汉语虚词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