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新媒介的兴起与文学精神的传承(4)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 杨柏岭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世界图像时代[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朱立元.艺术美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3]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4]彼得·伯克.图像证史[M].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刘涛.环境传播话语、修辞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约翰·伯格.观看之道[M].戴行钺,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周宪.看的方式与视觉意识形态[J].福建论坛,2001(3):21-24.
    [9]西美尔.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M].林荣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0]高燕.图像时代的视觉狂欢——论本雅明和鲍德里亚对视觉图像的沉思[J].江西社会科学,2010(6):222-228.
    [11]李澄.谭盾音乐节体验视觉音乐[N].北京晨报,2001-10-25.
    [12]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亚洲:文化交流与价值阐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3]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4]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M].秦立彦,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5]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国荣,译.文学评论,2001(1):131-139.
    [16]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17]欧阳友权.数字传媒时代的图像表意与文字审美[J].学术月刊,2009(6):23-29.
    [18]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19]欧阳友权.数字图像时代的文学边界[J].中州学刊,2010(2):244-246.
    [20]E·希尔斯.论传统[M].傅铿,吕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1]杨柏岭.古代文论在电子传媒时代的意义[M].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88-91,85.
    [22]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黄灿然,李桂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