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清:清代前期词学风格论的核心范畴(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江海学刊》 曹明升 沙先一 参加讨论

    “清”是一个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审美范畴,本意指水清,与“澂”(澄)互训。或许因为水清之状与人娴淑的品貌相似,所以“清”这一概念很早就被古人用于评价人的容貌与品行。如《诗经》中云“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便是赞美女子眉目清秀可人;而《离骚》中所云“伏清白以死直兮”,则是在形容品德之峻洁。虽然“清”在内涵上已经具有秀美与高洁这两种指向,但并未直接用于文学批评。要到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清”才作为生理学意义上的范畴与文学批评间接地发生了关联。之所以说曹丕所云“清、浊”乃生理学范畴,是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天地万物都是阴阳化合,人也是秉气而生,各人所得气之清、浊不同,便形成自然禀赋之差异。虽然这里的清与浊是就创作主体的生理禀赋而言,但从才性论的角度出发,禀赋的清浊会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风格差异与品位高下。所以,此时的“清”已经间接地与文学批评发生了关联。真正将“清”作为批评概念来使用的是陆机,他在《文赋》中提出“清壮”“清丽”等七种批评术语,其中六种是作为审美概念来使用的。后来再经《文心雕龙》和《诗品》的频繁使用与多向扩容,“清”的美学内涵不断扩大,终于成为六朝诗学中的核心范畴,并对唐人审美趣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19)。所以,欧阳炯鼓吹词体的“娇娆之态”,乃因词体生存于花间樽前、绣幌佳人之间;而他又推崇“清绝之词”“金母词清”,则是应受六朝以来这种尚“清”观念的影响。从宋开始,词学渐兴,至清代而昌盛,“清”在词学批评中的内涵日益丰富,尤其是当清初词坛上的风格批评从崇“艳”向尚“清”发生转变以后,以“清”为核心而衍生出了诸多概念。然而,中国古人不像西方文学批评者那样讲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他们所谓的“风格”,是指作品在语言、技法、意境等方面的审美特色加上作家的人品、情感、观念等人格特征,所综合呈现出来的一种创作个性。所以,要厘清当时词学风格论中“清”这一范畴的理论内涵,就必须对其涵括的这些概念进行条分缕析地剖解与申说。
    首先看语言上的“清”,这是体现作品风格的重要方面。当时词学批评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摛辞清绮”“字字清丽”“致语清扬”这一类的话语。宗元鼎在给邹祗谟的《丽农词》作序时云:“忆十年前,邹子程村游广陵,与余定交于谢太傅之法云寺。庭树婆娑,相对促膝,酒余,示我诗余一编,见其寄情绵邈,致语清扬,令人想见风帘霜幕,素蟾初霁,玉杯醽醁,纤手破橙橘香浓时也。”(20)邹祗谟与彭孙遹、董以宁等艳词专家齐名,他的最大特点在于能用清爽脱俗的语言将“玉杯醽醁”“纤手破橙”这些绵邈的情致表达得色飞神绝、艳而不腻。当时人赞赏“邹程村语言妙天下”(21),究其妙处,就在于“致语清扬”所带来的雅艳脱俗。再如,王隼称赞屈大均之词“撰语清新香丽”(22),可见香丽与清新并不相悖,香丽中可以蕴含清新,清新中也可以带有香丽。所以,像“清新香丽”这样的批评概念,并非不满于词体语言的绮艳香丽,而是针对当时词坛上鄙俗陈滥的语言风气而发。清初词坛曾受明词影响,出现过“陈言秽语,俗气薰入骨髓,殆不可医”(23)的状况。故而清人想用绮丽精工的语言来涤荡这股鄙俗陈滥之风,希望能“去《花庵》、《草堂》之陈言,不为所役,俾滓窳滌濯,以孤技自拔于流俗”(24);同时,清人还想对词体语言的绮丽精工再予品格上的提升,希望呈现出一种温雅芊丽、清新纯净的语言格调,能让人读后感觉有“清气首尾贯澈”(25)。这些正是“清”这一范畴在词体语言风格层面上的主要意旨。
    再看技法层面的“清”,这是词体风格的重要载体。说到技法,一般都会想到离合、勾勒、点染等具体的作词技巧,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是比较抽象的原则性方法,例如清婉、清空、清劲等。这些概念不仅表示词体的某种审美特征,还蕴含着营造这种审美特征的创作方法。例如曹溶在评赵吉士《万青词》时所大力标举的“清婉”(26),主要就是指词体表达要含蓄。王士禄曾云:“词固以艳丽为工,尤须蕴藉,始号当行。”(27)可见,表达含蓄乃是文人作词时本色当行的首要原则。所以“清婉”不仅是一种风格概念,更是一种在当时为词人所遵行的原则性方法。再如“清空”,不仅指清虚空灵的审美效果,还特指创作咏物词时不滞于物的方法。当时清人都以姜夔咏荷、咏梅诸作为典范,学习白石词如何摄物之神理而遗其外貌,如何在咏物中融入自己的情事与感受,以达到空灵而不凝滞的艺术效果。这便是可以用来“一扫描头画角之习”(28)的“清空”之法。而徐葆光称杜诏之词有姜白石之“清劲”(29),则是指杜词在句法与章法上效法姜夔,不作平顺铺展,而是能在写物和言情之际做跳宕的承接或转折。清人所谓的“用笔瘦折”,就是指这种清劲的笔法。可见在清初词坛的批评话语中,清婉、清空、清劲这一类术语既被用作审美性的概念,又被用作构成性的概念,它们糅合了词体的风格特征与创作方法,一体两面,合二为一。这也正是“清”这一范畴之特殊性所在。
    在清初词人们看来,语言和技法还只是作品之“清”的表象与外因,“清”的根基则在于创作主体的人品,即作者人品之“清”从根本上决定作品风格之“清”。例如孔子的后人孔传鋕,以“清涛”来命名自己的词集,并云:“顾余技短,未能浑灏流转,无所不纳,独生平狷洁自喜,不欲泥滓之犯我笔端。系之曰‘清’,亦聊以鉴我心耳。”(30)所谓“狷洁”,是指作者洁身自好的清高人品;所谓“泥滓”,是指世俗的利害和欲念。笔端没有这些世俗的“泥滓”,作品中自然会有一种迥出流俗的清新之感,而这种艺术效果正是来源于作者“狷洁”的人品。所以,孔氏以“清”命集,不仅彰显自己高洁的心志,还表现出想用自己人品之“清”来浸染其词的这样一种创作理想。再如顾贞观在《饮水词序》中云:“容若天资超逸,翛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清凄,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31)所谓“翛然尘外”,即指纳兰性德清高超脱的品性。顾贞观认为,这种“翛然尘外”的高洁品性化入词中,便形成了纳兰词“婉丽清凄”的风格。这种人品之“清”决定作品之“清”的观念在清初词坛颇为盛行,这一方面是“有德者必有言”的传统思想在词学领域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清”原本就是士大夫们所追求的那种超脱世间庸俗趣味的胸襟和境界,所以清初论词者便格外强调创作主体的人品、胸襟、心境等主观因素对作品风格之“清”的投射和影响。
    只有这些贯通了人格境域和艺术境域的作品,论词者才会冠以“清真澹雅”“清健高雅”“清空醇雅”这样的极高评价,而这些评价其实都是在标举一种“清雅”的境界。从艺术效果看,“清雅”之境可以“移人性情”,感化读者。桑豸对郭士璟《句云堂词》那种“一川烟草,三径风梅,溪水清涟,峰峦空翠”的清雅境界大为赞赏,并且感叹道:“词之移人性情,亦至此乎!”(32)桑豸所谓的“移人性情”,是指他对郭士璟投射在作品中的品格和情感产生了认同性的共鸣和情绪上的体验。而这种移情的审美效果,主要来自词中的“清雅”之境。从文化品位上看,“清雅”的境界是对“浊”的净化和对“俗”的超越。颜修来评曹贞吉《贺新凉·得来韵再和》一阕时云:“清健高雅,一洗靡靡之音。”(33)“靡靡之音”是俚俗与鄙陋的代名词,“清健高雅”的艺术境界当然与之相对立;不仅如此,像颜修来这样的论词者还认为,可以用“清健高雅”的境界来净化词中的俚俗和鄙陋,从而提升词体的文化品格。所以,“清雅”之境作为创作主体的高洁人品与词体清秀婉丽的表达方式相交融的综合表现,成为了清代前期词学批评中最受推崇的一种风格概念。
    由上可见,清代前期的词学风格论是一种综合批评的模式,它涵盖了创作主体、表达方式、审美特质这三个层面,涉及诸多构成性概念与审美性概念。而“清”这一范畴,在构成态势上具有极大的开放性,正可满足这种综合批评模式的需要。从清高的品质到清婉的表达,再到两者交融而产生的清雅意境,这一系列与“清”相关的概念各有所指而又相互关联,构成了“清”这一风格范畴动态多元的理论内涵。
    风格范畴是批评家对于创作风格的抽象概括和理论总结,它会反过来影响文学批评的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的路径选择。所以,当以“清”为核心的一系列风格概念在清代前期为大多数论词者所认同而居于风格范畴中的核心位置时,它对当时词学理论、词人创作乃至词坛走向的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值得我们深入总结。
    首先,“清”范畴中的这些概念,涵盖了清初词学中的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等多个层面,大大丰富了词学风格论的理论内涵,并已构成一套以“清”为核心的风格理论体系。自从明人张綖以婉约、豪放对举论词,后人多沿此二分法来论词体风格;清人以“清”论词,无疑是对词体风格认知的拓展和深化。尤其是像“清空”这样的概念,虽是宋人提出,却是在清初的风格批评中得到弘扬与充实,最终确立了可与婉约、豪放之论鼎足而三的理论地位。“清”范畴以自身的包容性和体系上的自足性,有效支撑清人对明季词坛遗留下来的艳俗之风展开批判和革新。自此以后,清人不管是论词还是选词,都于“清浊之界,特为属意”(34),表明清初词学风格论的理论导向已然转变。其次,“清”范畴影响了词人们的创作实践,推动了清代前期的词风转变。当人们深度认同某种风格类型时,其实已经在潜移默化中选择了这种创作路径;所以,“清”范畴在被词人们接受、使用的过程中,已经从一种理论上的概念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创作上的理念。当然,由于“清”范畴具有不同的意义指向,所以清人在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清”也就各有不同。像朱彝尊是着力追求咏物技法上的清空,即便是咏女子身体各个部位的艳情题材,只要出以清语,侧笔烘托,照样可以达到清空醇雅的艺术效果(35)。后来厉鹗则是侧重在清幽的词境中展现清峻的人格,与朱彝尊追求技法上的清空,可谓趣味迥异。这是对“清”的不同取径所造成的不同效果。在这些词坛名家的引领下,清人开始效法姜夔、张炎等清雅词人,直至出现“家白石而户玉田”(36)的景象,则表明原先的鄙浊之风已经基本被清雅词风所涤荡。第三,“清”成为抟聚浙派词人的一面旗帜,对浙西词派的孚甲成形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词人群体要想称“派”,必须要有公认的领袖、代表性的刊物、新的理论和宗法对象这几个条件。当时朱彝尊等浙西词人以“清拔”(37)之姿挺立词坛,通过编选《词综》来倡“清空”,尊姜、张,通过“清婉深秀”“清空醇雅”的创作风格来力挽淫鄙艳俗之风。诚如刘永济先生所云:“清空之论,发自玉田,至秀水朱竹垞氏病清初词人专奉《草堂》,乃选《词综》,以退《草堂》而崇姜、张,以清空雅正为主,风气为之一变,是曰浙派。”(38)清空的理论、清婉的风格、清拔的姿态,不难看出,“清”是浙西词人能够创立超级大派的精神砥柱和审美大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