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 [1] 刘勰:《文心雕龙·序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27页。 [2] 邓绍基:《汤显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827页。 [3] 转引自成复旺、蔡钟翔、黄保真:《中国文学理论史》(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07页。 [4] 么书仪:《吴江派》,《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987页。 [5] 汤显祖:《玉茗堂尺牍之四·答凌初成》。 [6] 汤显祖:《玉茗堂尺牍之六·与宜伶罗章二》。 [7] 汤显祖:《答吕姜山》,《汤显祖集·诗文集》卷四十七。 [8]沈璟:《词隐先生论曲》,《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影明天启三年刻本《博笑记》附录。 [9] 臧懋循:《元曲选序》,博古堂藏版《元人百种曲》卷首。 [10] 沈际飞:《牡丹亭题词》,《汤显祖集·论文集》附录。 [11] 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96页。 [12] 王骥德:《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 [13] 沈德符:《顾曲杂言》,《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 [14]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