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知其名,读其书,仰慕其为人——我的鲁迅研究之路(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易竹贤 参加讨论

    1988年4月12日,全国第一次关于鲁迅研究与教学的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这是全国高等院校关于鲁迅研究与教学的一次盛会。开幕式上,我代表湖北省鲁迅研究学会致祝辞,讲的题目是“沟通鲁迅与当代青年的心”,其中提到要加强鲁迅研究和教学的科学性。鲁迅一生始终关注着中国社会的现实人生,这对当代青年还有着现实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从1980年秋至1986年,我在武汉大学开设了五次“鲁迅研究”专题课。每次都是由学生自由选修,最少的一次(限中文系)有75人,最多的一次(含文科各系及理科部分学生)达230人。1986年上学期结束时,中文系一年级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我让学生自由选题写一心得作为考查成绩。选择写鲁迅的约占1/2,而且写得都还不错,有的还颇有见解。这年秋季,我们又开设“鲁迅思想及杂文研究”,仅中文系报名选修的就达140人。
    1993年11月30日,武汉大学学生会举办学术讲演会,邀请我讲“从鲁迅与胡适的足迹看当代青年的人生追求”。在教一楼302大教室里,三百多个座位尚不够,过道里也坐满了听众。1999年3月,我应学生刊物《黑马》编者的邀请撰写了《像鲁迅那样学习、思考和奋斗》一文。
    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才能在学术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关于鲁迅与胡适比较研究的文章,我能有一点创新,就是独立思考的结果。鲁迅与胡适两人在五四时期,曾经面对着共同的敌人,进行过共同的战斗,后来才分道扬镳,走了不同的路,这是历史的真实。我在第一篇《评“五四”时期的鲁迅与胡适》论文之后,进一步提出了“同路人”的观念,所作《开拓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同路人》,也还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解释“同路人”时,曾将成语“殊途同归”反其意而用之,称鲁迅与胡适是“同途殊归”,说法颇为新鲜,得到学界朋友们的肯定。此外,在相关研究中也有一些补正前人或时贤的地方。如关于“鲁迅研究六十年历史”的概述与总结,关于鲁迅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评析等,应该说都曾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可供学界参考的意见,有某些创新的成分。
    弘扬“鲁迅的风骨”,受益“胡适的风度”。回顾我这一生,忝列学人,多属杂学旁搜;而主要的还是学习鲁迅与胡适。研读他们的学问文章,也学习他们的处世为人,道德品性亦多受其影响。在思想气节方面,我特别敬仰鲁迅的硬骨头精神。在治学的方法及待人接物的态度方面,胡适对我的影响更大一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