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知其名,读其书,仰慕其为人——我的鲁迅研究之路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易竹贤 参加讨论

    我知道鲁迅的时间相当早,大约是1949年在湘乡师范读书的时候。学校除教规定的《国文》课本之外,还要选一些补充教材。有一回我选了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我们国文的李运昭老师以女教师特富感情的声调,侃侃叙述鲁迅与几位青年文学家的交往,讲到动情处,声泪俱下,呜咽不能成语,使同学们都很受感动。我由此知道了有鲁迅这样一个人,也由此暗暗下定了报考大学中文系的决心。
    然而,从知其名到读其书,却经历了好长一段时间。大约是1975年,北京鲁迅博物馆成立鲁迅研究室,在天津、武汉、上海、广州、绍兴五地,先后成立“鲁迅研究小组”。武汉鲁研组,由几位高校教员和工农兵代表组成,共六七个人,文化水平很不齐整,我奉命当了组长。借此机会,我开始建议大家原原本本地读鲁迅作品。当年,我们武汉鲁研组,除根据普及的要求,编了几期《读点鲁迅》(以书代刊),引导群众读鲁迅著作之外,主要精力用在《鲁迅论文艺》的编写上。此书含“文选”16篇,每篇加题解和注释;“文摘”10大类,每大类包括若干小类,分条注明出处,并加注释,总计36万余字。后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1979年1月出版,署“湖北省武汉鲁迅研究小组编”。由此,我们大家不仅知道鲁迅其名,而且也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读了鲁迅的书,打下了一点研读鲁迅的基础。
    可能因为鲁迅生平与武汉没有什么具体关系,武汉鲁研组也没有依托单位,故存在时间不长便解散了。我也就被调回了武汉大学中文系,担任系副主任。
    1980年秋,我在中文系尝试着开设“鲁迅研究”的专题课,这在全国大学里可能是比较早的。我的有关鲁迅思想研究的部分讲稿,陆续在国内几种刊物上发表,也曾辑印成册,在校内作教材。1984年8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部学术著作《鲁迅思想研究》。这期间,因为鲁研组工作的关系,我曾多次去北京鲁迅博物馆和鲁迅研究室联系求教,得到鲁研界许多朋友的帮助。我教课的讲义,不少就发表在《鲁迅研究月刊》和《鲁迅研究动态》上。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前辈李何林老先生,或面谈,或通信,多次给予指点和教诲,并热情地为我《鲁迅思想研究》这本小书作序,多有鼓励与期望,令我铭记心中,更增添了研究的信心和力量。
    鲁迅研究的专题课,有时采取讨论方法,允许学生提问,或提出不同见解;老师作答,也可师生互相讨论,互相促进,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吸收学生的智慧,充实并改进教学,有利于教学相长;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例如,在讲“鲁迅研究”的专题课前,恰好刊物上印出我的《评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胡适》那篇论文。课下就有学生提问,鲁迅对胡适有很多批评,又为何肯定文学革命是“胡适之先生所提倡的”呢?问得颇有深度,涉及鲁迅与胡适的关系,因而促使我不得不认真思考,开始收集资料,并着手研究这个问题。为了作胡适和鲁迅的比较研究,我增讲了一个专题:“五四时期的鲁迅与胡适”,于是就有了《评“五四”时期的鲁迅与胡适》的文章,发表在1981年的《鲁迅研究》月刊上,后来收在《鲁迅思想研究》一书里,可能是较早作鲁迅与胡适比较研究的一篇论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