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杜文娟《红雪莲》:在逃离和奔赴之间

http://www.newdu.com 2017-11-15 文艺报 赵宪臣 参加讨论

    杜文娟的长篇小说《红雪莲》是关于逃离和奔赴的书写,这是我在阅读这部小说之后一个深信不疑的判断。通常情况下我在阅读作品过程中,脑海里总会不经意地冒出一些词语,这些词语都与我对作品的领悟判断相关,而且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些冒出来的词语往往会愈加挥之不去。逃离和奔赴这两个词就是伴随着《红雪莲》倏然而至,让我对这部小说的理解有了清晰的路径可循。
    逃离当然是指向了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人物柳渡江,这个人物是小说前半部的叙述重点,这位革命后代的出场方式先声夺人,是在解放战争中大军南下渡船上与读者狭路相逢的。从中突显出革命父母为了革命无暇它顾,就连自己的儿子近在眼前,也在匆忙中忽略。这也种下了“文革”中当父母被打倒,柳渡江决然地与父母断绝关系的前因。正是断绝关系后的反思,促使柳渡江选择了援藏。不过藏北苦寒之地无法忍受的孤独,种种生活不便最终迫使已改名为楼卫东的柳渡江完成了对西藏的逃离。小说并没有简单地把柳渡江的逃离归结为对理想的背叛,对艰苦的屈服,也写出了对此种逃离的理解,写出了一个逃离者的不同寻常,这种不同寻常就是柳渡江短暂的援藏支教所播下的种子在日后开花结果。欧珠久美和柳巴松这两位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就是柳渡江在支教和逃离中的收获,没有他在支教中的最初启蒙,就没有电力专家欧珠久美的眼界大开,这一点欧珠久美也是时常感念,对这位当年的支教者充满敬意。而最为感念的则是柳巴松,这位在柳渡江逃离西藏途中捡到的藏族遗孤,在父亲般的关爱中长大成人,他对谜一般的父亲有着探寻的急迫,所以寻找答案就成了柳巴松援藏的充分理由。在“文革”那个理想冲动的年代,柳渡江自愿进藏是盲目冲动的选择,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当他的满腔热情被严酷现实击碎,逃离不可避免。对柳渡江来说这种逃离是决绝的,他能忍受住没有身份的黑户生活,就说明他对自己的处境和风险十分清楚,但他宁愿就此消失也不愿重返。这是一个为个人的选择付出了代价,也在愧疚中煎熬了一生的失意者,在“文革”的背景下,这种失意打下的是时代烙印,并不能由柳渡江一个人担责。在那个年代有勇气援藏并在条件最差生活最苦的藏北坚守数年,对一个内地青年来说已挑战了个人能够承受的极限,逃离也是有情可原。小说中没有一个人物认定柳渡江的逃离是一种人生耻辱,都对他的不辞而别流露出同情与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