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刘丹青:《老北京土话语法研究》序

http://www.newdu.com 2017-11-13 今日语言学 刘丹青 参加讨论

    编者按
    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研究员为卢小群教授新作《老北京土话语法研究》所作序言。 
    书 名:老北京土话语法研究 
    作 者:卢小群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汉语是世界上母语人口最多的语言,汉语的法定共同语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一语言身份,决定了北京话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北京话跟普通话空间上是零距离和零间隔的关系,同地共享的口语交际成为北京话要素直接进入普通话的无障碍通道。这种独特的紧密联系,使得一些人产生了将两者混而为一的错觉,几乎意识不到北京话作为独特方言的存在,这可能反而抑制了对它的学术兴趣和投入。以至于人们需要用“老北京土话”这样的表述,来彰显它不同于普通话的浓郁特色。 
    与北京话的重要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北京话也被一些关注它的人士归入濒危方言。这并非耸人听闻,更非不可思议。北京本地人作为母语使用的语言,跟广泛吸收各种成分并经过规范化的普通话,确实在语音、词汇、语法各层面都有不少差别。随着普通话影响的持续扩大,更随着外来的普通话人群在北京常住人口中超过本地人口,北京话与普通话的零距离关系也同时造就了北京话受普通话影响塑造的无障碍通道。承载了悠久历史和丰厚地方文化的老北京土话,真的显露出了一些“老态”,使用人口在萎缩,原有特色在消减。正在全国范围热烈开展的语言保护工程,不能再忽略这一最重要的汉语方言。欲深知普通话的历史来源,离不开深知北京话;欲保护老北京话,也首先要对它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区别于普通话的特色,有充足的了解。回顾文献,这方面可资参考的系统性成果真还不多。相对较多的是北京话词典,但词典不足以反映语言的全貌。以汉语口语或北京口语为主题的语法著作有几种,而且有的是经典大著,如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但是这些语法著作主要展示的还是北京话和普通话共有的要素,对于老北京土话的独特之处,挖掘还很不够。在此背景下,我有幸率先读到卢小群教授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成的专著《老北京土话语法研究》稿本。这是第一本以老北京土话为名号的大部头语法著作,写得扎实,来得适时。 
    卢小群授并非老北京人,原来也不是北京话研究专家。她是湖南华容人氏,曾在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她本是离北京话极远的湘南土话及湘语的专家。著有《嘉禾土话研究》、《湘南土话代词研究》和《湘语语法研究》等专著,都是我手头经常翻阅引用的方言学著作。卢教授留在北京工作后,以难得的探索精神和学术勇气,从湘南土话一跃而至老北京土话。在社科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她连续数年埋头调查研究,终于顺利结项,并在反复修改后完成本稿。这是北京话研究史上一项值得关注的收获。
    浏览全稿,感觉此书结构完整,材料丰富,优点颇多,且就我印象最深者试说一二。
    这是一部系统的以语法为核心内容的老北京土话专著,不妨当作北京话的小百科全书来读。除了语法主体之外,书的前面部分对于北京城、北京人的历史都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做了系统整理和阐述,并更新了各项数据资料,成为了解北京话不可或缺的背景资料。书中对北京话语音特点做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和部分的实验,以重点语义场视角介绍了北京话特色词汇,尤其是涉及衣食住行、称谓、人体、动植物、时令的词汇,从而为北京话提供了一幅更系统的全貌。不但对语言学的不同领域多有裨益,而且也将成为研究北京地方文学、文艺、民俗、历史等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全书尽可能将广泛的文献资源和本项目深入调查的成果汇合一体,从相关语义场搜罗词语之丰,从语法例句中透出的浓郁京味,都可以看出作者在文献和调查方面的用力之勤,这为全书做了最重要的支撑。
    全书凸显了“老北京土话”之“老”之“土”,也就是不同于大多数人使用的普通话的特色鲜明之处。以往谈到北京话特点往往离不开轻声儿化,而本书除了详列北京口语特有的轻声儿化现象之外,还列举并分析了大量口语语音变异现象,包括声韵调的变读、重叠的变读,尤其是以往说得不多或不详的吞音、减音、增音等变异现象,逼真再现了老北京话语音的胡同味儿。书中对几个语义场的罗列和分析颇为精彩。如亲属称谓表搜罗了超过一百个面称叙称,通过分析充分展示了宗法社会下的亲属系统;人体语义场剖析了北京话对不同部位称谓的详略之别,同时指出了其各种隐喻语义,如少为人知的“腰子”表示胆量之义。
    本书的主体是语法,但汉语方言本身语法差异小于语音词汇差异,作为一个系统的描写,北京土话语法不可能只勾勒有别于普通话之处。但是本书还是凭借对老北京土话的深入调查,以细节描写和分析尽可能地凸显了土话的特色。
    首先是展示了普通话中很少见到的很多现象。例如,在重叠形态方面,所含种类和实例,都超过一般普通话语法书,很多确为普通话所不备,如亲属称谓之外的很多名词重叠,动词“VV着”重叠式(飞飞着、努努着、出出着、 撅撅着、裂裂着、 勾勾着、翻翻着、睖睖着)、形容词XXA重叠式(粉粉儿碎、缩缩儿密、蹊蹊儿跷、嗍嗍儿蜜)等等,作者对每种重叠式都细致揭示其形式特点、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再如在介词方面,本书列举的北京土话常用介词有92个之多,有很多不见于普通话,还展示“给”字处置式是北京土话的重要句式,是多功能的“给”字最常见的功能之一。该句式虽然频见于一些方言,但在普通话中至多是边缘性句式,很多语法书的处置式部分根本不提“给”字句,本书对此句式做了详尽的描写分析。
    语法部分的土话特色,其另一体现是例句,大部分例句都是调查或文献中得来的口语特色浓郁的例句,从内容到形式,京城气息扑鼻而来,全书例句成为重要的北京口语资源库,这类例句很少见于普通话语法著作。
    本书的句法语义分析相当细致深入,很得益于作者对汉语语法学既有成果的深入了解,有些地方还借鉴了当代语言学的最新成果,如从篇章语法和话语标记理论来深探某些连词的功能。最后的第五章“表达”,结合了语法和修辞的视角,对于再现北京土话生动鲜活的语言魅力可谓锦上添花之章。
    本书描写的某些特色现象,给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有趣的课题。例如,起点介词“起”有同义的“擎”,差比介词“比”有同义的“秉”,这里是否是一种鼻韵尾化的语音变体?如果是,鼻韵尾为何能加上去,很值得探究,因为人类语言中鼻音脱落远比鼻音添加常见。
    从严要求,本书也存在一些尚待改进之处。例如,书中列举了丰富的文白异读实例,但是有些异读之间的关系是否正是本书所认定的文白异读,尚需推敲,个别的甚至可能是非同源的训读关系。另外,作为一本以参考语法为目标的专著,本书在吸收汉语语法成果方面做得较好,而在吸收参考语法所需要的类型学视角方面还有不少距离,章节方面以传统语法的词类为纲占了绝对优势,其他角度较少,这些也可能会影响某些语法现象的发现、分析和性质认定。好在本书始终以描写事实为首要追求,提供的丰硕事实在在皆是,不同的学者尽可各取所需,这已是参考语法的要旨所在。
    刘丹青  2017年6月22日序于北京花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