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洋次告诉我们,不受监督的权力中,必然会产生腐败,即便是在战争状态中也不例外。中国人为什么见到日本兵吓得像筛糠一样? 他们此前了解到什么,遭遇到什么?电影没有足够的交代,就让人觉得中国人是天生的孬种。 《南京!南京!》要想真正关心人性,就要像《母亲》那样,把人物还原到历史中去,找到摧残人性的原因,而不是以残暴的大屠杀为背景,给人性建立一个空中楼阁。 我本来以为,《南京!南京!》要拍出日本人的残忍,中国人的抵抗。看了之后才发现,它拍出了日本人的善良,中国人的窝囊。而且,它让我强烈地感觉到,中国人不仅不会打仗,也不会拍电影。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找出山田洋次的《母亲》来重温一遍。这部影片讲的故事,正好发生在日本侵华期间。 我必须申明,中国人怎样,日本人怎样,是《南京!南京!》给我的感觉,我自己并不认同这种说法。我第一次看《母亲》的时候,是在上海的一家影院,观众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啜泣之声此起彼伏,而且在剧终时响起了异常热烈的掌声。这说明山田洋次讲的日本故事,在中国也同样能引起共鸣。 陆川反复对媒体提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把日本人当人来看?”过去的电影中,把敌人描绘成脸谱化的坏人,当然是不对的。然而,是不是没有来由地拉出一个善良淳朴的日本兵,就是把他们当人看、有了人性的立场了呢?我认为这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同样是一种非人的待遇。 熟悉山田洋次的人都知道,他对日本底层社会非常熟悉,小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尊严与抗争,是他的数十部影片的核心主题。无论是早期的《寅次郎的故事》系列,还是近年来的武士三部曲,都是陆川导演念兹在兹的人性的角度。 《母亲》讲的是,德国文学教授野上滋公开反对日本侵华战争,以思想犯的名义被捕入狱,直到折磨至死。他的妻子佳代温柔贤惠,坚忍不拔地支持着丈夫,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女儿抚养成人。《南京!南京!》中拍得最好的一场戏,是日本军人的一个祭祀活动。鼓声激越,神情庄重,舞蹈优美。开始我也想不通,为什么要拍这场戏?它跟影片主题有什么关系?现在我明白了,这场戏暴露了导演的一种心理,那就是对这类宏大仪式的赞赏。这背后掩藏着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在中国人里面非常流行,那就是以为日本人正是在这种威仪的训导之下,变成了一个能征善战的民族。有些人提出,今天的中国人,要学习当年的日本人,要有血性,国家就会强大起来。 然而,在《母亲》的描述中,当时的日本社会,被军国主义思想笼罩,像是一个漏洞百出的超级笑话。那样虚浮的国家,战败是迟早的事情。无论街坊开会,还是学校上课,都要先对天皇三呼万岁;没有言论自由,不容忍任何反对意见,像野上滋这样的独立思想者不仅得不到尊重,而且千夫所指,众叛亲离;如果不随时表现得慷慨激昂,勇赴前线痛击中国人,就会被骂作“不是日本人(非国民)”,叛国贼;妇女上街宣传反奢侈运动,要求大家把好吃好穿的都交出来,捐给前线的士兵,把金银首饰交出来,拿到工厂去打成武器配件。 最有意思的是,山田洋次告诉我们,不受监督的权力中,必然会产生腐败,即便是在战争状态中也不例外。佳代的父亲是地方警署的小官僚,因为女婿的思想罪而受到牵连,丢掉了工作。但是他仍然享有特权,在全国民众都缺吃少穿的时候,他却能够在专门招待警察的餐馆里喝酒吃肉,大快朵颐。佳代的舅舅劝告她说,面对这些社会不公,你只能让自己变得没有感觉,否则无法生活下去。《南京!南京!》要想真正关心人性,就要像《母亲》那样,把人物还原到历史中去,找到摧残人性的原因,而不是以残暴的大屠杀为背景,给人性建立一个空中楼阁。这不仅适用于日本兵,也适用于中国人。中国人为什么见到日本兵吓得像筛糠一样? 他们此前了解到什么,遭遇到什么?电影没有足够的交代,就让人觉得中国人是天生的孬种。 来源:东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