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文化时评 >

张志成:完美,是一种主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1-10 爱思想 张志成 参加讨论

    张鸣博士发文称,奥运会的假唱以及奥运会的组办方从场馆建设,污染控制到开幕式准备的细致工作称为一种病。他说,在这个本身就有缺憾的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尽善尽美,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人做事,不在于把事情做的天衣无缝,没有暇疵,而在于创造性,即将一件事情的某些点做的有创意,有突破性的进展,即使另外一些地方不那么尽如人意, 大家也会感觉到整个事情非常完美。
    这个思想如果取其大者,似乎并无什么不妥。创造性比重视完美更重要,似乎也很符合潮流。但是,张博士所忽视的是,作为一种集体活动,或者说一种“礼”,奥运会开幕式以及会议的组织具有高度的象征性。这个过程恰恰反映了人追求完美和谐的理想。正是因为完美之不可能,当你把事情做到完美之时才会有人赞叹。奥运会是这一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奥运会恰恰不是展示个性的地方,创造性几乎全部被压抑在完美主义和整齐划一的标准之下。简单的,如举重,杠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裁判也好,观众也好,绝不会因为你做了一个创造性动作而给你高分,能不能举起来才是硬道理。复杂到最应该具有创意的艺术层面艺术体操和花样游泳,那些漂亮的姑娘们被训练到了连走路的步伐都整齐划一,甚至连眼神都一样。而裁判则用似乎千年不变的标准对“艺术”进行打分。这是什么?这就是完美主义,这就是人类千年不变的追求,也是人类和上帝的差距。如果我们用创意的眼光来看待,那么奥运会可能会有趣的多,但那奥运会就变成了趣味运动会,不再成为奥运会。
    我们必须在这个前提下讨论“假”与“病”的问题。民间收藏家曾经把美分为几个层次,最高的审美观就是“病态审美观”。超越了朴实和简单的美之后,人类追求的是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欣赏。在这个层次,人就与上帝(自然)相分离,要通过人造的东西(假)来体现自己的创造性和自己创造的审美观。所有的艺术无一不体现这一“虚假”规律。从张博士屡次提到的洛可可时期的假发(现在也有人戴,但是我相信张博士不会因为一个人秃顶戴假发而冷酷地讽刺他作假),到现代最常见的电视艺术中的夸张的表演性,再到传统中国京剧、外国歌剧里的假声(美声),无不体现了对虚假的狂热追求。在京剧里男伴女装非常常见,以至于真正的女声唱女角的时候反倒被讽刺为“雌音”而受恶评。在法国宫廷中,一样由太监来扮演男女角色。最近流行的街头三维画,由于其假似真,受到狂热追捧。甚至某人长相类似奥巴马或者陈水扁都被媒体炒作。何也?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真假之间体现了人对上帝的无穷接近可能性,刺激人产生了向神过渡的幻觉和高度快感。简单讲,从审美观上来看,就是,人只能通过人造的东西来体现人自身的价值,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真的(自然的)往往都被贬低为无价值和土气的,而人造的则被捧为高尚的和雅致的。那么,什么叫人造?这就是创造了。假恰恰体现了人的创造性,而不是真。象奥运会上的所谓假唱,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次假唱从审美效果上看,堪称完美,美丽的小女孩加上天籁之音,现场观众不乏泪光婆娑者,为什么?打动了他/她的审美观(需要说明的是,假唱是存在的,指的是以歌唱为职业的人不以歌唱为购买了其服务的听众提供真实服务,而以他人或者录音代替,这两个小女孩没有一个符合这一标准,相反,某著名歌唱家在某西方国家的奥运会上确实假唱过)。
    那么“病”呢?什么叫“病”?显然,应该是与自然状态不符的一种状态。那么什么是自然?是庄子预言中的那个七窍未开的混沌小子自然?还是有着敏感而脆弱的心灵的传统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自然?是一白一黑的太极图美丽?还是病榻之上的林黛玉更美?似乎并无什么统一的标准。但是,除了哲学家或者接近哲学家层次的人之外(例如杨振宁、李政道),似乎能够发现太极图之美的人寥寥无几。因此,说到底,这仍然是个审美观问题,而且是个主流审美观的问题。事实上,病态的审美观往往在知识分子中占据支配地位。正是因为奥运会的组织者中的许多人在艺术水平上和知识水平上不比张鸣博士差,才会追求在开幕式上充分体现完美的“病态”审美观。如果是一群没受过教育、没有更多知识的人来组织,例如由某个村委会的秧歌队来组织,呈现出来的决不会是这样一幅图景(不过,即便那样,恐怕也难免要在老得起了皱纹的脸上抹上红,以显得年轻漂亮或者试图告诉你,他SUPPOSE TO BE年轻漂亮,这不也是假吗?)。张博士也承认,“尽管官方每每在操办大事的时候,总免不了有作假的嫌疑,但官方并非真的对造假特别有兴趣,说他们做事就是为了造假演戏,也多少有些冤枉。”“他们的初衷倒也是想实事求是来着,只是,官方做事,有一种莫明其妙地追求完美的冲动。”可以说,产生这种冲动除了审美观之外,还有其他因素,但是,从这样大型的集体活动的布局来看,其理念和布局更为重要。正是在这个理念和布局中无法不被病态的审美观所支配,才导致了完美成为了一种追求,也成为了一种效果。顺便说一句,英国的8分钟里,又有多少是不假的呢?有多少没有反映病态审美观呢?那个“残疾人”是假的吧?那个摇滚歌手的“长头发”是不是反映了病态呢?那个年轻歌手的长长的裙子是不是夸张到了一定程度(那是中国女子设计的),等等。倒是伦敦的市长不假,大老远地坐着经济舱赶到北京,敞着怀,抄着手,冲上台去,结果怎么样?被伦敦人一顿臭骂(见BBC的留言)。
    完美是一种主义,是一种审美观,病态的审美观,但更是一种能力。完美不是政治。假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从表演角度看,奥运会开幕式堪称完美,完美这个词作为评价本身就是最高标准的,也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国的审美观。这一开幕式全世界人民都看懂了,灿烂的文明和辉煌的时代是它的主题(《朝鲜日报》语),这就是成就。如果张鸣博士非不承认那徐徐展开的画卷是创意,非不承认那冉冉升起的“华表”令人震惊,非不认可那展开的笑脸对人的心灵产生某种冲击,那我们只好说张博士太镇静了,太理性了,以至于失去了对艺术(也就是人创造的、假的、病态的意象)的鉴赏力,他可能无限地接近自我,却无限地远离人性和神性。不过,好在张博士用了一个比较恰当的比方——双簧,而且承认双簧是演出,这真的是很不容易啊。
    2009-5-2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