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正日益成为现代化大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而文化创意作为新兴文化产业,更是具有空前强劲的活力和巨大潜力,直接催生了当前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产业,如动漫游戏、互联网经济、数字设计、电子(数字)商务、网络电视、手机电影、手机音乐、手机报刊、手机阅读、手机娱乐等。同时,文化创意对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推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变革、提升,是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理念是突破行业壁垒,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提升、合作,核心是面对第二产业的升级调整、第三产业的细分,打破第二、第三产业的原有界限,寻找提升第二产业,融合第二、第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卖设计,卖理念,卖心理享受,卖增值服务,这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文化创意产品具有使用的多次性,越是使用得多,其价值就越高,增值速度就越快。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原有产业的转型、改造与提升,大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并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加以全力推动。 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代服务经济中的高端形态,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具有低碳环保、生态发展的基本特征,还具有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优势。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从低端制造业走向高端制造业,从以制造业为主逐步走向高端服务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重组。与世界各国创意经济发展的数据相比,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属于高增长、高利润的新兴产业,是升值空间巨大的“潜力股”。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每年都在17%以上,高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0%;2011年我国电影总票房收入达到131.15亿元。2010年仅北京市1—11月的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就达到了5600亿元,占北京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12.5%以上,成为推动北京发展的名副其实的龙头产业。 必须看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之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将会急剧增长,呈“井喷”之势,这就意味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文化消费的比重将大幅度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潜能将会得到极大的激发。事实上,目前我国的电影电视市场、游戏市场火爆,黄金周文化旅游屡创新高,特别是“三网融合”后数字文化产品的不断创新,都将有力地推动文化市场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大力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层次 高新技术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变革的重要源泉。现代高新技术直接催生了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文化创意产业,如大量的创意设计(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网络软件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电脑动画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工程勘察设计、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城市绿化设计、时尚设计、服饰设计)、动漫游戏、互联网经济、现代会展业、现代广告业、电子(数字)商务、网络电视,以及移动新媒体产业、手机增值业务,等等。事实上,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主要贡献者,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主要增长点。 激活存量,优化增量,以增量带动存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特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一是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发展方式实现上市融资,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改造和提升旅游、演出、节庆、会议、展览乃至体育、休闲、娱乐等行业。二是大力推动广播、电影、电视、出版、设计、广告等目前影响最大的常态行业的数字化和产业化升级。三是大力发现、扶持和培育新业态,推动新兴业态不断创新,实现高端融合。从国际看,脸谱、推特等已成为世界上成长最快的新兴业态企业。从国内看,新浪、搜狐、盛大、阿里巴巴等企业,也都以极高的成长性、竞争力、产业规模和高速增量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头羊。 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独标一格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资源的独有性并非独占性,而是具有共享性。资源并不等于生产力,也不会自动转化为生产力,任何资源都必须根据现实的文化需求,立足实际,经过适合国情的创意和市场运作,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当代世界正是通过创新、创意开发了一系列过去从未有过的资源,像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它赋予资源一种能力,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使之成为当代社会财富增值的重要源泉。 三、文化与科技:两轮驱动、两翼齐飞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杠杆,是文化产业形态演进发展的催化剂。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及其在文化领域的应用,都给文化发展带来革命性变革,打开了巨大空间。坚持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文化与科技两轮驱动、两翼齐飞,是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必须以数字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带动文化的产业化。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我国近年来在世界媒介革命浪潮中奋力拼搏,信息产业高新技术获得高速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日益缩小。可以说,我国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紧跟国际步伐,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在技术与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为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技术保障和人才储备。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必须推动信息产业与内容产业融合发展。当代信息革命已经由过去的硬件为王逐步走向软件为王、创意为王、内容为王的发展阶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信息产业已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产业,而是信息技术产业与内容文化产业的高端融合。同样,文化产业只有与信息产业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内容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内容信息化,走新型产业化道路,才能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实施文化创新工程不仅仅是在文化产业中提高科技含量,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依赖于在包括观念、形式、体制、管理、操作实践等各个方面的文化领域全面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文化领域必须积极参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参考、借鉴经济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建设国家文化创新体系,丰富、扩大和提升国家知识创新体系。 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互联网和信息传播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内容文化产业的助推。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以新兴数字技术为支持的新媒体信息内容文化率先走上产业化道路;另一方面应从文化创意产业入手,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促进文化的产业化,延伸文化产业链,带动整个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和提升。 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须具备坚实的人才支撑 拥有富于创造性的高端创意人才资源,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之一。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制造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它的发展主要依靠创意阶层和创意群体的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和新经济的优势,必须具备坚实的智力保障。 从现实看,我国的经济改革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成就喜人,举世瞩目。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还不是十分雄厚,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体制弊端依然突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观念、形态、体制、管理到实践操作,我们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不乏教训,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改造、上市金融运营、投融资、产业管理、对外贸易、会计、法律、咨询,乃至广告运营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尤为显著。毫无疑问,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就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和引进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把它充分运用到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中。 充分借鉴和引进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进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的先进人才——战略策划人才、企业管理人才、投融资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原创设计人才,还要大力培养每一专业的专门人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相关文化部门的一些从业人员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市场意识和产业意识较为淡薄,在思想观念、理论准备特别是实践操作等方面,还比较缺乏相应的准备和能力。考虑到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又有自己的产业、行业、企业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和引进一批懂市场、懂经营的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精通文化工作、熟悉国际国内文化市场规则,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科学素养的复合型、外向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全面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运营水平。 2010年8月,文化部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这是我国文化系统第一部人才发展规划,它提出了开放的文化人才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于改变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