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郁达夫已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中国文学研究者的重视,是海外学者研究最多的中国现代作家之一。 早期将郁达夫作品介绍给美国人民的是埃德加•斯诺,他所编译的《活的中国》中收入郁达夫的小说《茑萝行》。1934年美国伊罗生编选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草鞋脚》时,也曾将《迟桂花》收入其中。美国学者夏志清的《现代中国小说史》中对郁达夫的艺术个性做了较细致的分析,同时注意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如郁达夫对病态心理的探索和表现与波特莱尔式世纪末颓废主义的比较。刘绍铭、夏志清、李欧梵编辑的《中国现代中、短篇小说,1919—1949》中收有《沉沦》。而《烟影》则由庞尼•S•麦克杜格尔译出。李欧梵是美籍华裔学者中研究郁达夫作品较有成就的一位,他在《现代中国作家的浪漫主义的一代》一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专门论述郁达夫的生活与创作。R•O•钱格在博士论文《一个与世疏离的天才——郁达夫》中对郁达夫的历史评价和创作特点作了论述。此外,另有人撰写了题为《郁达夫作品的主要特色》的博士论文。1977年,梅尔•戈德曼编辑的《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一书中收进米歇•伊根所撰《郁达夫和中国现代文学的过渡阶段》一文。这篇文章剖析了郁达夫两篇小说《银灰色的死》和《沉沦》的突出特点,令人信服地说明这两篇小说混合运用了中外古今小说创作的技法。 在法国,M•V•埃里编译了一本《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其中收集了郁达夫的一些散文,译笔很好,享有盛誉。1980年6月,于巴黎召开了“中国抗战文学、艺术讨论会”。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学者郜淑禧(译音)宣读了题为《郁达夫中短篇小说的结构与意念》的学术论文。有人曾对这篇论文评述云:“对于郁达夫的作品,郜淑禧的分析很细腻深入。她对作者描画的中心人物的性爱或同性爱甚或娼妓的行为都分析得很清楚。她说:郁达夫的作品诸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茫茫夜》等都给人以悲凄、苦闷乃至世纪末的感觉。” 在德国,1980年5月,前西德出版了中国现代、当代短篇小说选,其中第一卷《春天的希望》中包括有郁达夫的《一个人在途上》。1985年文艺杂志《时序》第2期编辑出版了中国文艺专号,发表有郁达夫的散文《北国的微音》。德国汉学家马汉茂努力辑集郁达夫的佚简佚文,亦甚有收获。 在前苏联,B•B•彼得罗夫著有《鲁迅与郁达夫(关于1927—1933两位作家的友谊和合作)》。B•C•阿德日玛穆朵娃的专著《郁达夫与创造社》是前苏联学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第一本专门评介郁达夫的著作。 东欧的郁达夫研究以汉学研究“布拉格学派”最有成就。1980年,J•普实克的论文集《抒情和史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第七章第二节中专门论述郁达夫。斯洛伐克的汉学家安娜•多勒札洛娃有专著《郁达夫文艺创作的特征》,较为深入地探讨了郁达夫小说独特的浪漫主义手法。1960年她翻译出版了郁达夫的短篇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这是第一本直接从中文译成斯洛伐克文的翻译作品,因此它的出现当时是斯洛伐克文坛的一件盛事。另一学者马利安•嗄利克的专著《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产生》中,也有专门一节论述郁达夫及其唯美主义批评。 日本学者素来重视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伊藤虎丸、稻叶昭二和铃木正夫编的《郁达夫研究资料》共三册,收有郁达夫年谱、研究资料目录及郁氏在日本、新加坡发表的部分著作。日本还出版了小田岳夫的《郁达夫传——他的诗和爱及日本》与稻叶昭二的《郁达夫——他的青春和诗》两种传记。前一书概述郁氏的创作生涯,着重分析郁氏的小说在中国新文学中的地位及其所受日本文学的影响和二者在本质上的差别;后一书则详述了郁氏留日期间的学习、生活与创作等情况。此外,较重要的研究专论还有稻叶昭二的《第八高等学校时代的郁达夫》和《〈沉沦〉考证初稿》、坡井东洋男的《沉沦沦》、加藤诚的《关于郁达夫的小说》和《读郁达夫的旧体诗》、平井传的《郁达夫的文学探索》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横滨市立大学铃木正夫教授,他曾撰有《关于郁达夫》、《退出创造社前后的郁达夫》等论文。为了研究晚年时期的郁达夫,还到南洋作实地调查,在这方面,他撰有多篇论文,如《郁达夫之死——浪漫主义者流亡的结局》、《郁达夫逝世场所探访记》、《在新加坡的晚年时期的郁达夫》等。近两年,铃木正夫出版了两部研究专著:《郁达夫——时代的悲剧作家》,收入8篇论文;另一本是《在苏门答腊的郁达夫——太平洋战争和中国作家》,翔实记述了作者通过执着的实地调查所获知的郁达夫晚年生活和他的死难真相。 在韩国,全寅初翻译了《沉沦》。近年来,韩国研究郁达夫的硕士论文逐渐多了起来。此外,一些汉学研究杂志也发表有关郁达夫研究的论文。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发表的有关郁达夫的文章大部分是回忆郁达夫在南洋生活情况的。郁达夫在新加坡的旧同事吴继岳先生发表过《回忆郁达夫》和《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爱国诗人郁达夫先生》等文章。旅居印度尼西亚的侨胞郑远安撰有怀念文章《郁达夫师在望加丽》。马来西亚的刊物《蕉风》也发表过刘霭如《郁达夫在星洲》、赵聪《浪漫作家郁达夫》和温梓川的《郁达夫别传》等文。1957年,温梓川编辑的《郁达夫南游记》搜集郁达夫的佚作约20篇。新加坡作家李冰人曾撰《郁达夫的遗作和佚诗》一文,后又于1958年辑成《郁达夫集外集》一册。1958年新加坡辑印了《郁达夫纪念集》。温梓川的《郁达夫别传》和王润华的《郁达夫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苏门答腊的生活》,搜集并整理了有关郁达夫在南洋活动的许多原始材料。王润华撰有《中日人士所见郁达夫在苏门答腊的流亡生活》和《郁达夫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等文。马华著名作家邱子浩撰有《郁达夫的文艺活动》等文,在《战前马华作家风貌》文中对于郁达夫对星马文化事业的功绩作了崇高的评价。著名学者郑子瑜除写有回忆文章外,对郁达夫旧体诗的研究获得丰硕成果,他所撰写的《〈郁达夫诗词集〉序》、《谈郁达夫的南游诗》、《论郁达夫的旧诗》、《郁达夫诗出自宋诗考》等研究论文对郁氏旧体诗的艺术特征及渊源作了深入的探索与考证。新加坡华文作家连士升也撰有散文多篇及书评《悼念郁达夫》等。新加坡林万菁撰著的《中国作家在新加坡及其影响》阐述了郁达夫对马华文学青年的帮助、栽培以及郁氏作品对马华文学的影响,使马华文学至今还具有“感时忧国”的传统。在1980年6月间于巴黎举行的“中国抗战文学、艺术讨论会”上,来自新加坡的学者带来了一些可贵的资料,其中包括林徐典编《郁达夫抗战论文集》和方修、张茄合编《郁达夫选集》等《此外,张茄曾发表过《郁达夫遇害事件补言》、方修则撰有《郁达夫遇害事件》、《郁达夫与王映霞》、《郁达夫留给本地一笔文学遗产》等文。连奇与方修在搜集、考证和辑存郁达夫佚文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两人合编的《郁达夫佚文集》,受到海内外研究者的重视。辑集郁达夫佚文颇有成绩的还有新加坡大学的王慷鼎、姚梦桐,他们新发现了数十篇佚文,两人合撰的《郁达夫南游作品总目初编》一文发表后,引起很大的反响。 港台发表的有关郁达夫的文章,以回忆录和资料性的为多。如孙百刚撰《郁达夫外传》,陆丹林编《郁达夫诗词抄》,金紫阁编《郁达夫的爱情日记》。香港《抖擞》杂志较早搜集、发表了郁达夫的政论《军事与政治》,辑佚之功应予肯定。出版的书籍有《郁达夫选集》、《达夫文艺论文集》、《郁达夫日记九种及其他》等。司马长风撰《中国新文学史》对郁达夫的小说相当重视和推崇,并且将郁达夫视为和鲁迅并列的“成长期的小说大家”。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一套《中国现代文学丛书》,其中有郁达夫的一册选集。 在台湾,1966年出版了《郁达夫文集》。1974年出版的《郁达夫全集》,其实是一本选集,书前有洪北江撰《关于郁达夫》,后面附有孙百刚著《郁达夫与王映霞》(又名《风雨茅庐伉俪记》)。刘心皇著《郁达夫与王映霞》一书虽主要记叙郁、王两人的婚恋,但对郁达夫研究的资料亦多所搜罗,如《现代小说导论》、《郁达夫纪念集•郁达夫两迷》、《文人画象》等等。同年,出版的还有《郁达夫选集》、郁达夫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其后,台北兰亭书店全文翻印了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郁云著《郁达夫传》。秦贤次编的《郁达夫南洋随笔》、《郁达夫抗战文录》两书,则收辑郁氏在南洋所写的随笔、杂文、政论,卷首有秦贤次撰《郁达夫其人其文》一篇,叙郁达夫的生平与作品,材料较详细。在台湾,对郁达夫故意贬低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的“文评家”也不乏其人。如苏雪林著《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一书,就存在着明显的政治偏见,猛烈攻击郁达夫为“黄色作家”,恶意贬斥其作品为“色情作品”,不实之词甚多。林海音编《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一书,内有张秀亚撰《关于郁达夫》一文,叙郁氏身世,评其人其作,稍为平允。 以上约略述介海外研究郁达夫的情况,聊为引玉之砖。希望同行和读者多加补正,俾使他山之石,有助于我国的现代文学研究和郁达夫研究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