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今人所撰通论中国文章学术之书,大体前详后略,不免有虎头蛇尾之弊。心虚的不过缄默不言,含糊带过;那一等打肿脸充胖子的,还要摆出冠冕堂皇的理由,道是明清以后蹈袭陈言,殊少新创,故存而不论。明人姑且另说,至于清代文章则诚足以方驾前贤,学术更凌越百代而达到中国古代的顶峰。那些前详后略、虎头蛇尾的论著,除暴露作者于清代典籍略无知识,还能说明什么呢?当然,如果深究下去,今人论学置清代于度外,或敬而远之,也不全出于价值判断的偏颇,文献浩瀚难穷,无从下手,是一个重要原因。清代文献之多,甚至已多到无法估量的程度。随便问一位清代文史学者,清代文集大概有多少家?恐怕没人能给出一个较为肯定的数字。面对茫无涯涘的文献之海,连对文献数量都没有确切的知识,还谈得上对研究对象范围和问题边际的把握吗?若说清代文史研究目前还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未免过于苛刻,但要说已成竹在胸,大概也是盲目乐观。 十年前,我在调查清代诗学著作,准备研究清代诗学之初,曾发愿编辑清代集部总目,著录所有见于载记的清集,无论存佚。如果我的电脑早买一年,这项工作就可以坚持下来。没有电脑,检核之劳非个人所能胜任,不久我就断了这个念头。然而内心耿耿,一直未能释然。惟其如此,当我从陈书录学长处听说李灵年、杨忠教授主编,王欲祥、陆林、陈敏杰先生协力编著的《清人别集总目》即将完成时,不禁为之鼓舞欣扑。如今,煌煌三巨册《总目》已摆在学术界面前,这凝聚着十年辛苦的成果,值得我们享用者焚香三拜。作为一名涉猎清代文献的学者,笔者在受惠之余更想将这部重要目录向学界大力推荐。 《总目》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现存清代别集数量、版本、收藏及作者传记资料的大型工具书,价值首先在于为我们勾画出清代别集的数量规模和收藏分布。张舜徽先生《清人文集别录》叙学人别集六百种,袁行云先生《清人诗集叙录》叙诗家别集三千种,见识精到,令人倾服,然而论撰数量终究有限,一管窥豹,难见全体。《总目》第一次让我们知道,清代别集传世的数量已知有四万种左右,作者近两万名。这意味着我们将处理的清代诗歌作品,是将《全唐诗》《全唐文》的每一篇或断句扩展成一部诗集、一部文集,清代诗文研究的文献边际从此可以确知,我们今后要走的路也从而变得清晰起来。我为研究清初诗学,一直在访求邹祗谟《远志斋集》,曾问过国内外许多专家,冥冥中不知是存是亡。今检《总目》所载,仅《名家诗选》内存诗一卷,则全集想已不传,顿释悬念。《总目》这番盘家底的工作,可以说是给清代文史研究者吃了颗定心丸,今后无论是搜集资料,编纂选集总集,心里都有了个底,同时对研究规模和学术质量的估量也有了一个可信的尺度。 ………… 阅读全文请下载附件!! 原载:《中国典籍与文化》第38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