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诗文鉴赏 >

张巡《守睢阳诗》赏析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刘乃昌崔海正 参加讨论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1]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2]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赏析】
     张巡(709—757):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市附近)人,一说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开元末进士。先任清河(今河北巨鹿县)令,调任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令。安史乱起,张巡起兵讨贼,与许远共同坚守睢阳经年,保障了江淮数千里财赋之区。后因粮断援绝,与南霁云等三十六人同时殉难。《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张巡是唐代安史之乱中抵抗安史叛军、保卫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的著名的英雄人物。当时,他和许远共同坚守唐王朝江淮财赋的通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睢阳,以罕有的悲壮气概和牺牲精神与危城共存亡,对战局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以粮断无援,壮烈殉难。关于张巡的事迹,史书多有记载。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所描绘的张巡的英雄形象,一直感动着历代读者。而张巡本人在城危时所写的这首诗歌,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直接感受,为读者提供了当时苦战的真实记录,体现了作者精忠报国的壮怀与高尚气节。
     此诗开篇入题,首联“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即概括地写出了睢阳当时的形势。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正月,安庆绪驱所部十几万人围攻睢阳,张巡部卒不足万人,昼夜苦战,屡挫其锋。而叛军围攻不辍。当时如贺兰进明、许叔冀、薛愿等人,皆握重兵于附近州郡,有的降敌,有的观望不救,致使睢阳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张巡激励士卒,前后大小战凡数百次,大量杀伤敌人,坚守达十余月之久。由于城中兵源不能得到补充,粮食且尽,至食茶纸、马肉,而敌军兵败复征,粮源充足,围攻益紧。在这种形势下,睢阳城日渐危急。所以,开头这两句并非泛泛之辞,而是包含着十分具体的内容。
     以下三联具体写当时苦战的情况。“合围侔月晕”,用比喻形象地描绘敌兵重重包围孤城,如同月亮周围的晕圈团团围定月亮一样,这句是从对方着笔。“分守若鱼丽”则写己方。鱼丽,是一种攻防严密的古代阵法。张巡根据敌军特点,用兵不依古法,使兵将上下相习,人自为战。这句也是用比喻说,虽然敌军层层围困,守军则能以不断变化的战法来有效地抵御敌人的进攻。“屡厌黄尘起”承“合围”句,再写敌人的嚣张气焰。黄尘,指敌兵奔驰扬起的尘土。“时将白羽麾”承“分守”句,写自己指挥从容镇定。麾,通挥。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诗:“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白羽,指用白牦牛尾装饰的用来指挥作战的旗子。张巡临敌应变。出奇无穷,连续击破敌军以云梯、木驴等攻城之法,几乎射杀敌酋.使敌人无可奈何。以上四句,通过“合围”与“分守”、“黄尘起”与“白羽麾’’的对比描写,表现出守军将士在强寇的进攻面前,能够沉着镇定、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保卫孤城。下面“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则集中描写将士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孤城粮断援绝。士卒饥病赢弱,兵员日减。但张巡晓以大义,严明号令,且与部下甘苦与共,登城死守,故部下争相效命。这里,用“犹”、“更”等词,突出地表现了守城将士负伤不下战场,含悲奋勇杀敌,同仇敌忾,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一联转而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希望。意思是说,自己既忠于朝廷,又能取信士卒,应该是不可战胜的,自己的意志也是不可动摇的。末联“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则是作者在城危时的悲慨。结构上与首联遥相呼应。据《通鉴·唐纪三十六》载,睢阳危急时,“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城将陷,张巡西向再拜曰:“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旧唐书·张巡传》)表现出竭忠尽虑以赴国难的坚定的意志。
     这是一首反映重大历史史实的诗篇,但作者并没有囿于事实本身,而是运用高度概括的,形象性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睢阳保卫战的壮烈图画,再现了睢阳将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与宁死不屈的精神风貌。如用“孤城”写出孤城情势的危急,用“侔月晕”来形容敌军的层层围攻,用黄尘屡起,白羽时挥来表现战斗的激烈与守军指挥若定。特别是“裹疮”两句的具体描写,更令人如见守军冲锋陷阵之状,如闻战场厮杀之声。由于作者能够将史实融化在形象描写之中,读者就会在自己的构想中形成一幅综合的、立体的艺术画面,好像亲历其境,所以能受到强烈的感染。而作者最后的慨叹,因为有了以上的描写,也就不会令人感到只是概念化的表白了。
     从形式上看,这首长律的首联不用对仗,与末联的散调前后相应,中间四联对仗工稳,整首诗于严谨中显出变化。它采用四支韵的危、麾、移、施等字作韵脚,诗中所用入声字如接,日,合、血、敌等多达十余个,因而使它的声调显得悲壮顿咽。所以,这首律诗的形式与它的内容也做到了很好的配合。
    [1]鱼丽:阵法名。《左传·桓公五年》:“……为鱼丽之阵。先编后伍,伍承弥缝。”据《司马法》注:“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阵法。”
    [2]陴(pi):指城墙上的矮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