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①] 城阙辅三秦[②],风烟望五津[③]。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诗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原有诗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唐人与朋友离别时喜欢以诗相赠酬,或为行者留别居者或为送行者赠给出游者。这已经形成一种士林风习。王勃此诗属于后面一种情况。按照惯例,这类诗作一要叙友谊,二要叹 离别,三要祝前途平安。当然,由于送者与被送者此时此地的境遇与心情各异,诗的情调风格仍会千变万化。那么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呢? 这首诗的根本特点在于它虽是送别之词,但却充满豪迈的气概,洋溢着昂扬奋发的精神。它下笔即颇雄劲,两句话就把送别地长安和杜少府即将奔赴的目的地联系起来,既切合题意 又显示出开阔的视野,把人的眼界引向高处、远处。次联点题,但关键在于把自己与杜少府的共同点突出来。今天你将远行,我留长安,但长安既不是我的故乡,也难以永久居留,有一天我也会同你一样远游,因为归根到底我们都是为了出仕从政而不得不四处奔走的人。这一联对出行者既是安慰,又可以使他感到下面的祝词更为亲切。三、四两联是诗的中心意思所在:四海之内到处可以有知心朋友,真正的知己哪怕远隔天涯,也会心心相印,如同近在咫尺。因此我们今天分别,一定不要学那些没出息的儿女,哭哭啼啼弄湿了巾袖。这样的祝词,无疑是 有助于壮行色、鼓勇气的。所以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不衰。 要问王勃此诗的风格何以会如此雄浑劲健?那么,作者正值青春年少,“少年不识愁滋味”;作者的个性倾向于开朗阳刚,而在艺术上则不屑落入送别悲凄忧伤的俗套,初唐比较清明的政治局面使广大士子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都充满希望,等等,特别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原因。 [①]杜少府:唐人称县尉为少府,杜少府,名不详。之任:赴任。蜀川: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 [②]城阙:指长安的城郭宫阙。辅:护持。这里是被动用法,即“辅之以……”之意。三秦:項羽曾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封秦将章邯等三人为王,自汉代以来遂以“三秦”泛指关中一带。全句意谓:长安城受到三秦的夹辅。 [③]五津:指蜀中岷江上的五个大渡口,是杜少府将经过的地方。 [④]宦游:为做官而奔走。 原载:《唐诗名篇赏析》,吴庚舜、陆永品主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