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对女性文学的解构与重构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马爱平 参加讨论

    常彬著的《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898-1949》(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一书,对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进行了重新思考、总结和升华。全书从中国女性历史的“空白之页”开始,廓清了晚清至20世纪前半叶中国女性文学的发生、发展、繁荣、落潮和消匿的历史与话语脉络,既有对女性群体的历史研究,也有对个体创作的文本分析。从某种程度上说,该书解决了发展模式上的直线式进化、文学观念上的西方化主导、文学作品鉴赏上的个体细读感悟的缺失等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存在的问题。
    该书把“话语流变”作为研究对象观照女性文学,可谓抓住了女性文学研究最核心的东西。把“话语形式”作为立论之本,选取了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个亘古未有的辉煌时代,分析了中国几代女作家沿着“五四”及新文化运动以来开创的女性话语空间如何争取自我话语的言说权力。论述了她们如何从男权传统话语体系中寻找自己的话语突破,发出自己的声音,言说自己的世界和自己眼中的世界,思索和创立女性自己的话语空间。探索了上世纪20年代女性话语的多元彰显、30年代女性话语在合流中隐现错陈以及40年代不同政治语境下女性话语的分化与指归的曲折发展过程。
    该书不为这种西方女权中心主义所左右,而是紧紧地抓住“中国女性”、“女性文本”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关键词,对20世纪前50年中国女性文学权力演变做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客观公正的辩证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作为一个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者的学术智慧和胸襟。该书在肯定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文论的优长的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在具体运用时存在的问题。即“以别人的理论阐释本土文化特产的‘以西释中’,会出现因牵强附会或误读而产生的‘水土不服’;而以本土文化特产为准绳来判定别人理论价值的‘以中判西’,又会有削足适履之嫌”。所以本着以“中国女性”为实验田、以“女性文本”为实验对象,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实验工具融会中西,形成对话的立场和态度,作者积极寻求中国思想界与西方思想界共同关心的女性文学研究话题,同时也在努力发现产生分歧的原因,在国际女性文学研究领域展示中国学者的思考和东方女性的声音,形成全球化语境下真正平等的东西方对话。
    该书的女性主义权力观还体现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思想的渗透上。作者并没有把两性关系尖锐对立,而是在充分尊重两性差异和两性平等的基础上,对女性自身命运和遭际进行理性思考、对女性文化身份进行重新塑造、对女性自身优势和不足做了客观的分析,既不是对男性话语的“二度模拟”,也不因矫枉过正而对男性世界否定与仇视。作者力避女权主义的极端化,论述了寻找父爱的女儿之恋、女性对两性平等爱情自由的追求并应用双性同体的理论,以史为线、以论为主、融会中西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依据自己对文本的细读感悟自由地言说、自由地阐释、自由地建构和形成自己的女性观。希望女性与社会,特别是包含男人的社会融合,超越了性别、种族、种类、国家,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宇宙的高度和谐一致的生态智慧。
    该书虽为学术专著,但专业而不艰涩,作者运用学术话语、政治话语、大众话语、商业话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中国女性文学进行解构和重构,努力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复杂多变、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可谓女性生活的百态图。就作家作品重新估价和重新发现而言,该书填补了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史遗漏的空白。
    原载:《文艺报》2010年03月0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