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文学史理论的再探索 ——《新文学整体观续编》后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陈思和 参加讨论
2010年新年刚过,我校对了两本自己的论文选集,一本是应北师大出版社之约编的批评文集,另一本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的文学史理论探索文集。这两本选集基本上反映了我近二十多年来研究工作的状况。
    我从事的工作大致有三个方向:从巴金、胡风等传记研究进入以鲁迅为核心的新文学传统的研究,着眼于现代知识分子人文精神和实践的探索;从新文学整体观进入重写文学史,对民间文化形态、战争文化心理、潜在写作等一系列文学史理论的探索,重新梳理我们的文学史研究和学科建设;从当下文学批评实践出发,探索文学批评参与和推动创作的可能性。如果说,第一个方向是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追求安身立命的价值所在和行为立场,第二个方向是建立知识分子的工作岗位和学术目标,那么,第三个方向则是对于一种事功的可能性的摸索,它既是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描述,也是我们对改变当下处境的可能性的摸索。
    这本文学史理论探索论著是我的第二方向工作的成果结集。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专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写了《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以后,我的兴趣始终在重写文学史的探索,渐渐地,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学史理论的探索与创新方面。关于文学史理论的特点与意义,我在丛书系列的导言里已经给以阐述,这里只是交代一下这本书的成形。应该说,这是一本体现了我近二十年来的关于文学史理论探索的主要成果。1987年《中国新文学整体观》出版后,我开始对1949年以后的文学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第一篇就是发表于1988年的关于战争文化心理的探索,以后渐渐地发现,这一类探索,与新文学整体观不一样。整体观是一种方法论,以文学史为背景来全面考察文学创作现象,梳理文学思潮脉络、解释文学演变来龙去脉的踪迹,揭示的仍然是文学史的某种过程;而从战争文化心理开始探索,我企图解说的是具体的创作现象,通过理论探索,为文学史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空间,从而改变文学史的既定结论。因此,我的研究提出了某些理论视角以后,直接开拓了研究领域的新空间。这样,陆陆续续地我对战争文化心理、民间文化形态、潜在写作、共名与无名、世界性因素等方面的文学史理论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并且,以此来指导研究生,鼓励他们一起进行深入的探索。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有王光东、姚晓雷对民间文化状态的研究、刘志荣对潜在写作的研究,张新颖等人对于世界性因素的研究。我所谓的文学史理论,就是从文学史研究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且上升到理论概念层面来解决问题,转而对同类研究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它能够开拓文学史研究的新空间。这些青年学者的研究实践大大超越了我最初提出的研究理论。
    本丛书最后完成的,是郜元宝的《汉语别史———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语言观念》、张新颖与日本学者坂井洋史合作的《现代困境中的文学语言和文化形式》、王光东的《新文学的民间传统———从“五四”至1937年文学与民间文化形态》、姚晓雷《乡土与声音———“民间”审视下的新时期河南乡土类型小说》以及我自己的这本著作。感谢山东教育出版社祝丽女士,对我们表达了非凡的耐心和信心,等待冗长的结项过程。其次还是要感谢几位耐心将书稿列入这套丛书的朋友。这几种书都是体现了他们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浮躁的环境下他们竟如此耐心地陪同着我一起等待了好几年,并且耐心地按照要求多次修改,尽力使这套丛书达到比较完美的程度。我不能不为之感动。
    我自己的这本著作,本来不打算列入丛书的。因为我的文学史理论探索进行了很长时间,许多研究成果都陆续发表过,并不全是新的成果。但出版社方面和学校文科科研处都希望我将自己的著作也列进去,于是我只能将近二十年来关于文学史理论探索的文章集中进行编辑整理,以求比较完整地表达我在这一方向的主要成果。2002年我编过一本《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现在这本书是在《十讲》的基础上重新编排的,书中五个主题(战争文化心理、民间文化形态、潜在写作、共名与无名、世界性因素)与《十讲》相同,但内容有较大的改变和扩充,新增的内容除了我在近年着重探讨的“先锋”与“常态”的问题外,还有对于新世纪文学创作中的民间文化形态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文学文本分析来探讨民间美学特点和民间叙述特点,我以为理论产生于文本,没有相应的文本分析,理论只能是空洞无当的理论,不具备对研究实践有指导意义。同时,唯有通过对于新的文本的阐释,才能不断扩大文学史理论的意义和内涵,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原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11-1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