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画家情怀总是诗——读《幽谷钟声——中国画家诗话》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张玉 参加讨论

    风雨山林,鸟虫啁啾,树影叠嶂;烟波江上,孤舟浅酌,远山晨昏;浩渺洞庭,渔歌清唱,乌篷荷叶;深涧清溪,泉水淙淙,竹喧浣女;黄沙大漠,古道西风,长河落日……山间一壶酒,林间一声琴。这些是中国古代文人精神世界中最常出现的物象。文字的碎片凝结为诗性的组合,笔墨的律动形成韵律多姿的中国画语言。立象以尽意,他们的诗歌、绘画极尽所能地通过这些意象展现生命的本真,温婉含蓄,清丽宁静,抑或磅礴大气,气吞山河。徜徉于古代诗画作家的精神世界,诗画一体,自然风光旖旎绚丽,情感古朴自然。正所谓画家情怀总是诗,所有的诗性情感归于笔墨丹青。
    读张荣东的新作《幽谷钟声——中国画家诗话》,仿佛是在品读古代文人画家的心灵,那种诗性的静寂、深远与悠长,是在别处找寻不到的。轻轻的一笔,蕴藏无限世界;短短的几行,激起内心涟漪万千。诗人们用这轻灵的文字将画中之灵魂与深蕴,以一种波澜不惊却又深入骨髓的方式演绎出来。中国古文人的心灵,似乎就存在于幽谷。漫步幽谷,溪水静流,偶尔一种昆虫的叫声就会触动内心深处的那根琴弦。我们面对他们的诗、画,是在幽谷中的痴迷,是偶然触响那些沉寂的古钟。钟声在山谷中回荡,振荡起内心深处残存的宁静,让身处繁华都市的我暂且驻足,回首倾听钟声,行走心灵之间。从王维的"空"与"有",到苏轼的天地飞鸿、张大千的故山入梦。画,是被定格了的瞬间,是静止的自然语言,阐释着他们独特的心灵。透过那些工笔细描,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嗅得到那历史悲凉与喜悦。诗,则如随风起舞的片片落叶,是他们内心的独白,品读这些诗似乎可以感受得到词与句之间跳动着的诗人灵魂。诗解画意,画映诗趣,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
    诗歌抒情,书画写意,共同追求虚实相生。自古以来,诗歌好写,只要诗人置身于大自然中,听其声,观其貌,嗅其味,感其风,诗作随之而来。但面对一幅画,却能作出一首千古绝唱的诗歌来,委实不易。这样的诗歌创作活动既考验着画品作者传神的绘画功底,同时考验着赏画者的领悟能力以及深邃的心理功底。每一幅称得上是精品的画作绝不是作者随心所欲、随便挥笔而就的,那样的作品没有生气、没有灵气,顶多算是习作。每一幅经典的作品必是画家按照自己所参所悟,抒写自己胸怀的无语之言。当画家挥毫泼墨,终于完成大作,就必然想把心中之意境表达出来,因此画家诗是解读画作的密码。画可传神,一幅画必然带有画家的一份情感寄托,必然有它独到的意境。赏画者观之赏之,突然大悟其中之道理,无不为之惊叹,画家的任务可谓完成了。因此,一幅好的画不在于作者技艺如何高超,而在于是否赋予画作以灵魂、以精神。就像是灵魂与肉体在此世的相互寻找,这种寻找使生命变得沉重,诗与画的结合也是如此,画家诗便是在漫漫寻找之后找到此世灵魂的有机生命体。诗也好,画也好都寄托了文人太多的情感,我们无法穿越时空回到曾经的年代,但我们却可以透过画与诗感受到那个时代浪涌之下文人们的灵魂挣扎与努力。
    诗的本质在于情。诗人将内心情感以诗句形式外化,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些游离在诗行中的情感,通过读者的想象,在读者心中勾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情景交融,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因为有了画的美景,才耐人寻味;画因为有了诗的情感,才意味深远。"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诗也是画,是景也是情,它表现的是一种恬淡静谧、悠然自得的田园情趣。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文人画家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其画中体现他们诗一般的审美情趣,把那些曾游离在诗行中的空灵、幽美、畅快、旷达而不可捉摸的诗情托付在可感的绘画形象之中,将诗与画两种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画融合,二者共处一幅之中,使诗之美、画之美与书之美相映,可以产生令人赏心悦目又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好的中国画自有诗性的光芒,画家即使不再为诗,画中却自有诗意。诗意存在于人与天地自然的对话中。诗从画中趣来,画自诗中情生。这时,诗画已是相生相发的整体。诗画发挥各自所长,巧妙配合,相得益彰,达到诗画在单独运用时不能达到的意境美。
    在后现代语境中城市的崛起是这个时代不可忽视的人文景象,消费是后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词,在各种商业操作下各种东西都开始批量化生产的同时却忽略了那些鲜活的、个体的生命。浮华都市的行人,听不到自然的声音,听不到天与地的对话、鸟与花的互吟。他们只把这一切当做可供玩赏的风景。世界如此绚丽的复杂的存在,是忙碌世界的背景音乐,大多数时候被人们所忽视。钢筋水泥结构之外的世界,灿烂的野花正竞相开放,可能有写生的学子或者观赏的游人让这些热闹的花朵定格于画布上、照片中,笑脸永留,但画,还只是开在了太阳之下,画布之中,又有几朵开于我们的心间?古时的画家诗人,大多用自己的一生体验着自然、人生的真谛,虽则或不得已而归隐,或慨叹一力不足而遁世,或是性情使然,然如今有此情怀者又有几人?"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今人且赏桃花,可是谁又能做到如此释然呢?与桃花共舞,却不是陌生的欣赏、外来的评析,而是互为生命中的那支血脉,如酒酿般深入五腑。桃花是我的血液,我是桃花的使者。与人共舞,可体验舞姿的曼妙;与自然共舞,是聆听生命的旋律。七弦琴的声音总在耳边萦绕,心底忽然生出无边的惆怅寂寞。惆怅是为着那些鲜活的诗句。它们虽非字字珠玑、工整对仗,却让我感受到文人的心境,花开花落,月暗月明,我虽有心与此共生,奈何纵使笔端妙如花,仍然任其年复一年,留他不住;寂寞是因为水墨之间、山水之外,默诉着多少文人胸臆,我却无法穿古越今,与之秉烛共话。是啊,与古时文人的对话。乡野中的一间茅屋,无椒兰之韵墨香即可,远离尘世的喧嚣浮华,抛却充斥的欲望沟壑,此时唯有清风明月,苦茶美酒,烟江叠嶂清洗双目,松泉之音唤醒两耳,异卉清香熏沐周身,故山入梦伴我灵魂。思想的片段,文字的碎片,无法捕捉住飞驰的灵魂,它也许已经穿越万水千山,穿越时光隧道,与古时文人相携赏花庭前,泛舟幽溪,采菊南山,寻梅雪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把酒共言欢,诗话人生,也许只能在梦中了。
    都市的喧嚣侵占了人们的视野,物对人的挤压使人变得异化、焦灼、疏离、扭曲,在人的现实与精神空间里我们看到的是精神世界一点点的消弭,精神世界的宁静成为了一种奢望。画家诗就是我们在这浮华世界灵魂的休憩地,它让我们的灵魂更加鲜活、更加具有生命感,诗画中总是透出一种无限感,就像勃莱克曾经写过的一首诗"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我想这也是画家诗的永恒与无限吧。读《幽谷钟声》,仿佛漫步山林,深涧幽谷,心底生出一丝丝清凉的诗意,涤荡去现实的焦躁不安。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8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