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上线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翻版“雷雨”,正在热映的《夜宴》借兵“哈姆雷特”,苏童的《刺青时代》也将由贾樟柯搬上银幕。当观众逐渐厌倦了“形式大于内容、特技取代故事、场面掩盖情节”的大片,国产电影要倚重文学等问题又被一些有识之士提及。 选对小说就成功一半 回顾中国电影历史,文学和电影的关系一直密不可分。中国电影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改编鸳鸯蝴蝶派小说。而第五代导演蜚声国际的作品———《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等也都是在原小说的基础上才体现出导演的艺术个性。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石川说:“粗略统计,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影视作品有80%改编自小说、戏剧。好莱坞也有大量经典电影改编自小说,例如《教父》、《乱世佳人》等,像简·奥斯丁的几部作品更是被多次翻拍。因为成功的小说已经经历了市场的检验,产生认同感的读者就是潜在的观众群。选对了小说,影片就成功了一半。” 文学边缘化创作肤浅化 近年来影视界频闹剧本荒,凸显出中国电影原创力薄弱的问题。其中,文学这块影视的土壤被逐渐荒废是直接原因。专家指出,原创性剧本往往在一个固定框架里创作,体裁的规范很多,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发挥,而小说表达时代背景下的个人体验时要精微、细腻得多,文学有电影所不能及的长处。但在目前的电影创作中,文学的地位却正被边缘化,而剧本成为导演、制片、投资人拍摄理念的阐释,大量内容空洞、肤浅的剧本被炮制出炉,国产大片更成为这一现象的领头羊:从《英雄》、《十面埋伏》到《无极》,导演找写手将自己的拍摄意图直接写成剧本,故事这一核心元素不断被弱化。石川说,大导演们走入了片面强调视觉冲击力的误区,不重视电影的文学基础,导致了国产大片的疲软。《夜宴》借用了早已成熟的经典名著,在故事框架和剧本结构上就相对显得扎实。 小说被边缘化的另一原因在于一些国内导演急功近利。“找到一部适合改编的小说,常常要从成千上万篇作品中筛选。现在为了迎合市场,什么题材走红,就找几个人在宾馆里侃几天,拉出个故事大纲来,自然不如精雕细琢的小说值得推敲。”石川说。 影视要繁荣 文学要先行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曾为了寻求自己独立的文化身份提出要与戏剧“离婚”的口号。而现在面向市场的电影产业又与小说创作貌合神离。如今,分分合合的电影和文学也该“复婚”了,不过也要讲究“门当户对”。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小说创作也充满了浮躁。一部站得住脚的好作品问世要经历体验生活、长期沉淀和繁重的写作,十年磨一剑,最后的爆发才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而如今一年能出一部百万字的长篇,甚至一个星期就能完成三四十万字,小说数量多、质量差,当下创作的贫瘠现状让导演们常常为“无米下锅”犯愁。专家提出,影视创作要繁荣,还得从文学创作抓起。 原载:《解放日报》2006年9月26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