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超越电影影像的内在诉求——读《电影阅读方法与实例》

http://www.newdu.com 2017-10-30 中国文学网 丁鹂 参加讨论

     看电影有许多种方式,对于好莱坞大片的纯粹视觉享受是一种,对于影像的深度阅读也同样不可或缺,这种深入显然是一种沉重的阅读,了解技术、通透文化、对于情感的认知、对于生命的体悟似乎都还不足够,但是就如同昆德拉笔下的托马斯一样,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让观影者一次又一次地投入这种对于影像进行文化解读与意义思考的旋涡之中。
     对于文学文本的分析、无论是从形式的角度、文化的角度、抑或是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入手,它都可以借助于理论武器与纯思的互相激荡,而真正的电影分析则不同,专业影评应该建立在对电影的有效阅读之上,而这种有效阅读来自于熟谙电影生产的各环节——剧作、摄影、声音、剪接、表演等等。
     《电影阅读方法与实例》中详尽地对各电影元素从技术层面到艺术层面加以解释、分析,更着重于在意义层面上的展开、研究,其后半部分对于电影深层意义场和核心意义场的阐释尤为深入。葛先生认为,专业的观影者应当是“既要会拆也要会装”,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对其声、光、画面进行自动解码,真正学会解读一部电影,而不是跟着情绪来炮制感受。如作者对《2046》做如下分析:由于《2046》的主题有关于情感的记忆与逃离,影片中所出现的符号,无论是人物、场景的造形、主题音乐等都同王家卫以往的影片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本文,书中对这些段落一一进行指认,从而分析出在这种呼应背后的导演意图。王家卫看似迷离晦涩的作品在层层剖析下显得并非深奥。这些读解与其说是在分析单部影片,不如说是对王家卫影像体系的一次独特而全面的剖析。
     好的文本分析永远是对作品的一次忠诚的背叛,它来自于超越文本的一种内在诉求,它让人恍惚——此种解读是否比文本本身更发人深省、更隽永?我以为有两本关于文本阅读的书籍值得一读:其一,是刘小枫先生所著的《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另一本则是葛颖先生的《电影阅读方法与实例》。他们二人都青睐于同一个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刘小枫花了很大篇幅解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这部久经不衰的小说,而葛颖每每会在各个章节分析中提到以这部小说为蓝本改编的电影中的许多片断,他们在书中的分析各有各的精彩:刘先生纯粹从文化分析的角度,找到苏格拉底所讲述的关于赫拉克勒斯的故事来引出了这个问题的早期形态,早在三千年前,赫拉克勒斯的眼前就有过一样的选择困境,代表“美好、美德”的阿特蕾和代表“邪恶、淫荡”的卡吉娅曾经出现在他的眼前。而如今,虽然现代伦理的语境已经取消了对女人身体道德的价值评判,但是这种复杂的关系仍然在周而复始地演绎着。他由此更深入地勾勒出现代人矛盾于“人民伦理”与“个体亲在”之间的问题;而葛先生则通过分析镜头语言来揭示影片中人物的复杂关系与情爱态度,从主角与观众之间的“视点转换”到“小提琴与钢琴乐曲”对于托马斯在性爱上的不同立场的表达,甚至特里莎握着手中的照相机“枪击”萨宾娜来试探、询问她的身体话语等等。我相信他们之所以会选择这样一部电影、这样一部小说,是同样被有关情感的终极困惑所吸引,从某种程度上说,二人殊途同归,但有意思的是,不同的文本分析方法和迥异的切入角度向我们展现了完全不同的叙述风景。
     《电影阅读方法与实例》 葛颖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原载:《文汇报》2007/11/2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