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不断开掘、不断探索、不断突破。《长征》《延安颂》《井冈山》《保卫延安》《解放》《红色摇篮》等就是这样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代表性作品。在中国视协近期组织的《红色摇篮》研讨会上,评论家们说,这些作品的成功,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繁荣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本报发表《红色摇篮》导演金韬的创作谈,以引起作家、艺术家进一步思考。 ——编 者 突出“红军精神”主题 “红军精神”是什么?在进行了大量素材占有和实地采风之后,在走过了中央苏区的革命圣地之后,特别是在拍摄了《长征》《井冈山》之后,“红军精神”可用6句话、24个字概括:坚定信仰,探索开创,实事求是,团结和谐,依靠人民,勇于奋斗。这是我把自己的心投入到这块鲜血浸染的土地之后,从真实的感受中提炼出来的。 这是我的“红军三部曲”精神的核。 在80年后的今天,一部重大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一部以80年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主要内容的文艺作品,其主题思想只能是:坚定信仰、探索开创、实事求是、团结和谐、依靠人民、勇于奋斗,这是80年来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和我们的人民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由于是一部文艺属性的作品,因此我们就应该站在人类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高度追求审美最高范畴,两个字——崇高!因为红军精神是崇高的,因为拍摄《红色摇篮》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目的是崇高的,所以我们的文艺目的也是崇高。崇高,将会伴随我们对人类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最高追求。 唯物史观的创作原则 我们以唯物史观作为电视剧创作的第一原则。用最感动人的真实历史和历史的事件、历史的人物,告诉人民我们要叙述的主题、要弘扬的精神。艺术是需要典型化的,典型化的过程就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实践的过程。在典型化的前提之下,我们做到了以史为鉴、传承精神、尊重人民、追求崇高。典型化的过程是创作者对生活、对历史、对自己的感受进行再创造和筛选的过程。按照作品本身的艺术逻辑去重新体现生活。它的创作依托是历史本身,它体现出来的是我们对生活和人生的一些思考,它一定要反映创作者自身的文化品位,即拥有创作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一部艺术品,一定是要有浪漫主义精神的,许多成功的影视作品无一不在浪漫主义这一点上尽量做到尽善尽美。本着重大题材创作“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我们把历史的焦点对实。具体的情节、细节、行为给创作者在可能的天地之内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所谓可能,就是要在这个原则下进行努力;所谓广阔,就是创作者本身的艺术想象力。要在审视历史的时候观照今天,要把80年前产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及它所展示出来的崇高注入现实生活。我个人以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在任何时刻都必须用崇高和人类精神来驱动历史前进,这是民族进步的巨大精神支柱。创作这部电视剧负载着义不容辞的历史任务。要尊重历史,特别要尊重历史精神;用革命现实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贯穿创作的始终;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原则观照、把握作品,勇于进行艺术创作。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尊重历史,就要尊重创作了历史的人民,用历史观照现实。 “以史为鉴、传承精神、尊重人民、追求崇高”。这是《红色摇篮》的创作原则,这个原则是《长征》《井冈山》的思考和实践的结果,也是“红军三部曲”总的创作原则。 贴近大众的文化定位 我们要创造的是一部文化作品。这种文化作品的定位是什么呢?就是通俗的、为大众所能接受的视听文化形态。具体地说,就是要利用电视剧的审美特点,依据电视剧创作的美学规律,博采众长、不拘一格,用丰富的艺术手段,不但叙述一个历史时段的故事,而且要依此提升电视观众的观赏品位和审美层次,使重大题材的历史作品,能够确立在不同时期的里程碑意义。电视剧实际上没有自己的独立的美学范畴,它所有的创作元素,都从属于电影,最主要的蒙太奇方式都是电影的。与电影不同的是,电视剧欣赏的“场”是需要细细品味的,是要经得起观众推敲的,特别是长篇电视连续剧。电影观众,尤其是中国电影观众,有一种群体欣赏的趋同性。电视剧要想吸引观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观赏者,把自己想象成不同文化层面的电视观众坐在监视器旁,你才能保证大多数家庭在看到这个电视剧的时候不换频道。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了前面的创作原则,那我们这部电视剧是不允许庸俗存在的。通俗是一种文化努力,要利用电视剧的审美规律,动用影视创作的所有艺术手段,博采众长,不要在艺术上作茧自缚。用丰富的艺术手段叙述一个时段的历史故事,而且要以此提升观众的观赏品位和审美层次。要重视自己在这部电视剧可能要迸发出来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意念,捕捉到每一个你的哪怕是朦胧的艺术信号,都一一成为这部电视剧的创作元素。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不能忽略,一个是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斗争时期留下来的光辉诗篇;第二,就是一直流传到今天、依然被根据地的广大群众甚至是全国观众所熟悉的革命歌曲。毛泽东诗词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和政治精神,同时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在剧中出现。毛泽东的诗词博大精深,不但展示了一个政治家宽广的胸怀,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文学家、诗人的风采。毛泽东的诗词从政治的角度回顾了历史,用形象思维的浪漫情怀,描写了不同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抒发了政治家和革命家的情感,用最中国化的方式总结了相应时期的斗争,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上,不但产生精神和思想,也产生文化和诗人。毛泽东的诗词在该剧中用各种最合适的形态、最合适的艺术方法展示了出来。我当时要求所有的创作者都要对毛泽东诗词重点阅读,有设想、有技巧、有方法地展示毛泽东的诗词。红色摇篮的革命歌曲能够传唱到今天是因为它有着极大的凝聚力量。一首《十送红军》极大地提升了《长征》的文化品格。 具有史诗品格的定位 这部电视剧的风格定位是具有史诗品格的以革命现实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浪漫主义为创作原则的抒情正剧。史诗性的作品应该具备下面几点。第一,民族历史的叙述和民族历史性的超越。民族历史和民族性一定是这个民族具有历史性或者具有重大历史性的命运转折点;第二,人物个性。史诗里的主要人物一定具有扭转乾坤的作用和充分的民族性与人民性,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都无一例外地从他们人格的发展中传达出时代、哲学、民族的思考;第三,史诗性的作品一定要有规模和气势,有恢宏的场面,个性相对完整地融合大的场面;第四,有寓言和隐喻作用,举重若轻,说一件小事做的是大事。说现在的事几个时代都产生作用;第五,有个性的文化品格。 以上五点,《红色摇篮》都具备。第一,《红色摇篮》所叙述的革命阶段,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命运转折点;第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陈毅、贺子珍都具有扭转乾坤的作用。红色摇篮最主要的人物毛泽东和英雄主义的群像具备了民族性和人民性;第三,具备规模与气势。这个电视剧需要大时段、多景别的交叉,需要大的战争场面。这将构成一种形态性的恢宏气势;第四,故事深刻的寓言、隐喻。无论从整体还是到局部,这部电视剧已经具有历史的启示、警示作用;第五,关于有个性的文化品格。别林斯基说,要使一部历史作品既成为历史的写照,同时要让它成为具有充分文化性的文艺作品。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及艺术处理的总和,就成为我们能否把它拍成具有史诗品格作品的关键。 伟人表演上的不重复 伟人一定要在性格基因、性格积累、性格延续上与常人有着不同的地方。不喜形于色,不怒形于色。除非剧情特别需要,不大喜大悲,不附加特殊的动作,要以沉稳、内敛、自然、生动,作为表演的主要基调。排除特型演员机械模仿领袖的习惯,不追求对伟人单纯的外在模仿,充分相信自己的气质和形象,用平民心态观照领袖情怀,扎扎实实地去演我们理解的、有亲和力的人物。有人说,我们这次最大的感受就是把毛泽东由神变成了人。而能演出毛泽东的神采太难了,他的神采是通过他的精神和历史作用传播给每一个人的。因此,在一部由我们这些平常人来演绎的重大历史题材中,要求所有演员轻装上阵。真正演出一个属于红色摇篮的领袖人物,难不难?难!但是容易的道路就是重复过去,重复就没有了新的意义。我们崇尚崇高,便在表演上努力探求这种境界,饰演领袖的演员如此,其他演员也是如此。 原载:《文艺报》2010年4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